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无声”的呐喊——对莱辛《屋顶丽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12-12 04:37
【摘要】:女性一直是多丽丝·莱辛作品中最为活跃的形象。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从不同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无名的新时代女性,在面对三个极力想引起她注意的男性时,以别样的"呐喊"方式捍卫自己的女性权利的故事。小说虽短小精悍,却蕴藏了莱辛的新女性主义独立意识,饱含了莱辛对两性关系、阶级关系以及女性话语权的审视和深思。
[Abstract]:Women have always been the most active figures in Doris Lessing's works. Lessing, in her short story, the Beauty of the Roof, tells u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 nameless new era woman, facing three men who desperately want to attract her attention. The story of defending women's rights in a different way. Although the novel is short and tough, it contains Lessing's new feminist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ce, and it also contains Lessing's 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gender relations, class relations and women's discourse rights.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桂荣;;沉默:别样的反抗——《屋顶丽人》女性主义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朱毅;周权;;《屋顶丽人》中的二元对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3 解华;;记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J];译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霞;;近十年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评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张莹波;;小说家的人文关怀——以莱辛的《屋顶丽人》和厄普代克的《A&P》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3 李超颖;;消费文化的符号学现象及对其的批判[J];东南传播;2014年07期

4 米海燕;欧德良;;《屋顶丽人》的结构主义解读[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岩;;从《屋顶丽人》看莱辛的两性和谐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6 李晶晶;潘斐;;现代女性焦虑的生动写照——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张俊浦;;从异他到多元:西方社会学家对“他者”的关注[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张慧敏;;莫言与“新历史主义”批评[J];南方论丛;2014年04期

9 刘翠霞;;社会何以终结?——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论证逻辑[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冯永翔;;距离——《屋顶丽人》的结构主义解读[J];钦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海柱;公共政策的话语建构[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翠霞;科学表征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14年

3 王在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合作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苍松;求恩巡礼骚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琪;论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中的文化身份探寻[D];湘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小磊;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荫金;五彩世界中的灵魂迷宫[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缪潍潍;从人物塑造理论视角解析莱辛小说《屋顶丽人》[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莹;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多丽丝·莱辛的三篇短篇小说[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晓丽;不羁的灵魂,,无尽的追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

6 黄小娟;论《浮世畸零人》中伦理身份的诉求与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董凡;利奥塔《后现代状态》中的知识合法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张波;《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袁秋梅;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角度解析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多丽丝·莱辛,吴煜幽;屋顶丽人[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3期

2 孙桂荣;;沉默:别样的反抗——《屋顶丽人》女性主义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范文美;自由女性、互文关系和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中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新红;;莱辛笔下的女性心理成长历程[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2 王丽丽;;莱辛的悖论:“一个冬天的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3 申惠颖;潘静玲;;莱辛小说创作中的伦理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王丽丽;;也谈莱辛的“不具有可读性”——兼论其审美对象的建构策略[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5 颜治强;;莱辛作品中的非洲书写[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才云鹏;;审视分裂的文明,给莱辛一个最完整的评价[J];出版广角;2013年06期

7 周桂君;;非洲经历与莱辛的文学创作[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8 海西;陶丽丝·莱辛及其作品[J];名作欣赏;1982年05期

9 毛萍;莱辛诗画理论刍议[J];佛山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10 杨方;莱辛的审美理论评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蓦;;艺术消费:超越纯娱乐的审美再创造——莱辛剧评的现实意义[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孙立;;莱辛的诗画界说与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空间结构[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鲁;春天里坐火车去看莱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见习记者 彭致;哈珀·柯林斯将再版莱辛作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曹雪萍;莱辛书销量平平 “诺奖效应”失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康慨;莱辛作品太多出版商很犯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邓中良;莱辛 伦敦接受诺贝尔文学奖[N];文艺报;2008年

6 记者 王洪波;中国学者称莱辛获诺贝尔奖是“科幻文学的胜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石剑峰;莱辛领到诺贝尔奖章[N];东方早报;2008年

8 夏榆;莱辛做客中国[N];南方周末;2007年

9 本报记者 夏榆邋实习生 林怡静;莱辛:“在任何场合都是异类”[N];南方周末;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郭林;莱辛:英国文坛常青树[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君;多丽丝莱辛的追寻[D];河北大学;2010年

2 牛霖霖;论莱辛的启蒙主义戏剧美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陆玲;论莱辛小说中的疯狂[D];南京大学;2012年

4 吴玉梅;变迁的时代,不变的传统—莱辛女性观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青;莱辛《三四五区间的联姻》的主题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甘甜;从莱辛的晚期作品看其对柏拉图对话传统的回归[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颂;论莱辛《裂缝》中的和谐主题[D];三峡大学;2010年

8 郭英豪;莱辛式的启蒙[D];西南大学;2012年

9 熊敬忠;莱辛美学思想与现实主义文艺[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3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3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c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