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火车”:通往“另一世界”之旅
[Abstract]:"another world" or "another world"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strategy for Nabokov to convey his literary meaning. However,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end to interpret the concept of "another world" as the spiritual core with some mysterious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other world" is the multi-meaning space with modernity created by Nabokov, an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better interpret Nabokov'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by placing "another world" in multiple contexts to analyze. This paper takes Nabokov's short story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metaphor of "train",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psychology, historical narration, self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other world". To explain Nabokov's journey to the other world.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方永兰;;“沉醉”与“清醒”——解读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主人公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8期
2 陈辉;;“圆圈”叙事结构 对话政治——分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张鹤;寻找—幻灭—超越——纳博科夫小说主题探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孟焱;;解读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博物馆之旅》[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姜超;张国侠;;纳博科夫:永在路上的革新者——以短篇小说《飞来横祸》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秦起秀;;记忆与人物形象:以《洛丽塔》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7 李冬梅;;纳博科夫小说中“不可靠的叙述者”[J];文教资料;2008年12期
8 陈建敏;;蝴蝶般绚烂的否定性色彩——析纳博科夫的反讽精神[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舒霞;论《洛丽塔》中时间与欲望主体的辩证[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丹丹;自由·美·本真[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冬梅;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写作者”及其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涂琳琳;“沉醉”与“清醒”: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孙玉莹;论纳博科夫艺术世界中的时间[D];南京大学;2012年
7 张煦;俄罗斯新农民诗歌中的空间隐喻及其文化内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向阳;论纳博科夫对池莉小说创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蓝;;极乐鸟与蝶翅间的魔术[J];飞(奇幻世界);2007年04期
2 陈辉;;“圆圈”叙事结构 对话政治——分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易丹;谈纳博科夫《文学讲稿》[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4 刘文飞;;纳博科夫国际研讨会侧记[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3期
5 杨国政;法国举办各种活动纪念纳博科夫诞辰100周年[J];国外文学;2000年01期
6 徎原登;王成;;棒球王[J];外国文学;2007年02期
7 李超;;很多疯子,更多瞎子[J];读书;1993年03期
8 申慧辉;;纳博科夫评传《魔术师的疑虑》[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6期
9 陆道夫;纳博科夫长篇小说述评[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赵彦;;然后,一起去捕蝴蝶[J];山花;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钧;;中外短篇小说的故事和性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卞峰;;论福斯特和他的短篇小说[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汪丽影;;没开枪的理由——简析大冈升平的《俘虏记》[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5 王腊宝;;“被贬抑的艺术”——二十世纪形式批评视阈中的短篇小说[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石洪生;;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安玲;;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欧·亨利和他的短篇小说[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肖静;;道德现实主义的抉择——评特里林的短篇小说《另一个玛格丽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石洪生;;契诃夫与舒克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剑明;;海明威短篇小说思想艺术散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来自广告的短短篇小说[N];深圳商报;2002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写短篇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无奈”[N];东方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法黎作家马卢夫获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陈郑双;布宁与他的《爱情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顾文豪;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N];文汇报;2011年
6 张雅琳;分享生活中的尴尬时刻[N];文学报;2007年
7 楚文;意大利名作家利瓦伊遗作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文学博士 张清芳;塞林格短篇小说:阴沉灰暗与乐观明朗[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张俊翔;俄罗斯推出三部重量级的短篇小说选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上海文史研究馆 姚以恩复旦大学 夏仲翼;“作家应该成为自己时代的镜子”[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许原雪;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王霞;越界的想象: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7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隽;从“现代”到“后现代”[D];苏州大学;2004年
2 陈静纯;哈代短篇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述;厄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主题的多样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素芳;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5 芦君君;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晓红;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晗;《论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维;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死亡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9 佟立军;试论海明威的三篇非洲题材短篇小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周静;泰戈尔与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3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