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符号与运动中的作品——论埃科小说《波多里诺》的“开放性”
[Abstract]:Umberto Eco explores the "openness" of the text in his novel Podolino. Openness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open encyclopedia, open symbol system and open works in motion. Eco constructed a strange symbolic world with his imagination, which not only beckoned the readers to read, but also showed his "open" aesthetic view.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75203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11YWW06)
【分类号】:I546.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宋时磊;;侦探、知识与玫瑰——对艾柯《玫瑰之名》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张良林;信息时代符号幻象性断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金松林;;海子:被误读的面孔——一种现象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孙红;居中阐释:中西解释之途[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8 李跃红;论《琵琶记》在悲剧研究中的价值——兼谈一种新的悲剧思想:“核心价值破碎论”[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吴建芳,赵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安红昌;;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一川;;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管武鲜;;浅谈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读误”现象及纠正策略[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9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汤志鹰;论当前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立杨;哈尔滨现代商业环境视觉导向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佳佳;用视觉形态语义解读设计思维创意[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大伟;刑法适用中的类比推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丽娜;数字时代平面设计的艺术符号学解读[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苏前清;韩少功的“底层写作”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肖燕;多丽斯·莱辛幻想系列小说的独特未来意识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琳;;文学本土化与本土文学世界化[J];华章;2009年23期
2 张大道;刘瑶;;解构主义叙事观关照下的《老人与海》[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3 刘成富;由情节过渡到了“横切面”——现代派文学诗性特征的另一个视角[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4 郑长贵;查建明;;从戴那·乔亚的诗歌体裁看新形式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5 郑小燕;向晓红;;《回家时间》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解读[J];名作欣赏;2011年12期
6 张定铨;;《威兰》的矛盾意识及布朗对美国小说的贡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刘伟萍;刘国清;;《乌鸦》文本开放性探析[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8 蔡毅;;日本汉诗在中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倪邦文;;开放性趋势与近年来的小说创作[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卢铁澎;;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的历史性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丹;;浅析《未选择的路》内涵的开放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青;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石玫玫;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对话性特征[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睿;翁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互文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77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