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家族史与当代德国文学的历史记忆叙述模式

发布时间:2018-12-20 13:12
【摘要】:在1945年以来的德国文学中,对二战及大屠杀历史的再现和反思是一个常见主题。近20年来兴起的家族史叙事则是其中具有现实性和美学创新意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家庭叙事空间里,德国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记忆通过后代对前代人的追忆得以重现,并塑造了后代人的现实生活。此时小说具有了记忆文本的功能,是对历史的重新建构,也是对现实的批判反思。多位作家在对记忆的追溯中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文本实验,探索新的叙事形式。本文以四位当代德国作家的小说为例,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展示家庭史这一历史记忆叙述模式的文学特性。
[Abstract]:In German literature since 1945, reappearan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and Holocaust is a common theme. In recent 20 years, the family history narrative is a special form with realistic and aesthetic innovation significance. In the family narrative space, the memory of the wa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 Germany reappeared through the memory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and shaped the real life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At this time, the novel has the function of memorizing the text,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and criticizing the reality. In tracing back to memory, many writers have carried out different forms of text experiments to explore new narrative forms. Taking the novels of four contemporary German writer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rrative model of family history as a historical memory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and for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1&ZD1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6.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帆;;奈丽·萨克斯诗歌的创伤宣称与诗性正义[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邵凌;;库切与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2 梁慧;眼泪象征永恒──论女诗人奈丽·萨克斯[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独特的家族史书写——《合肥四姊妹》推介[J];华文文学;2008年06期

2 邹虹;;寻绎移民父辈的历史记忆——解析流散文学《骨》[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3 王敏;;沉重的记忆——记忆理论视野中的托尼·莫里森小说解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8期

4 蒲若茜;;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历史再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左金梅;于洁;;《梅丽迪恩》中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邹虹;;一个漂泊的灵魂——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藻海无边》中的“疯女人”[J];作家;2010年02期

7 付天海;刘颖;;历史与记忆——评奥地利作家巴赫曼的长篇小说《马利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彭艳秋;吴庆宏;;试论《宠儿》中历史记忆的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9 肖霞;解读《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胡爱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华裔文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唐晓渡;;不仅面对面,而且心对心[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卢彦名;碎化历史记忆的重塑[N];光明日报;2011年

2 高莉敏;末世之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N];文艺报;2010年

3 作家 邱华栋;希腊裔美国人家族史诗[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廖炳惠;记忆的花园,城市的谜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勒克莱齐奥文学,通过梦想解除枷锁[N];文汇报;2009年

6 王树福;新生代作家米·叶利扎罗夫[N];文艺报;2009年

7 张沪生/编译;2008年法国五大文学奖彰显文化多样性[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康慨;列宁格勒女性悲情史获俄语布克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胡;陶艺家传记获翁达杰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敏;记忆的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成洋;女性与历史记忆—试析布克奖获奖小说《女人时代》[D];南京大学;2012年

4 陈桂峰;包柏漪的中国史诗性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穆林;对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的主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诗;个人的圣经,民族的史诗[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爱玉;弗朗索瓦丝,,从现实到小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青;生命的移植[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姜立;福克纳的复调[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高玫;颠覆后的新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8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88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