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面子理论视阈下《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21 10:54
【摘要】:根据布朗(Brown)和列维辛(Levison)的"面子理论",人们在社交中应适当采取礼貌策略来满足听话人的面子需求。运用"面子理论"来解读哈代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与她丈夫克林以及她与婆婆姚伯太太之间的对话,我们认为游苔莎悲剧的主要原因在于,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照顾对方的面子;在撕破彼此面子的同时,也为这部家庭悲剧埋下了伏笔,这对我们处理各种家庭关系很有启迪意义。
[Abstract]:According to Brown (Brown) and Levisin (Levison) 's face theory, people should adopt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meet the face needs of the hearer. Using face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heroine Yu Tessa and her husband, Klin, and her mother-in-law, Mrs. Yao, in Hardy's returning to Home, we believe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tragedy of Yu Tessa lies in her tragedy. Each other can not take good care of each other's face; While tearing each other's face, it also sets the stage for this family tragedy, which is instructive for us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资助课题(20121707) 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重点资助课题(11A075)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英美文学)(XZD130011)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平;;《还乡》的神话原型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龙娟;游苔莎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胡敏;;从《还乡》管窥哈代的生态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兴星;金晶;;《苔丝》之读者反应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陈定家;以本文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浅论英美新批评的形成、发展和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万勇;论英美新批评的科学化努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马洪波;性别文化革命——女性写作的涅i媒锥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唐俊芳;;解读哈代小说中的民俗事象[J];长城;2010年06期

6 唐俊芳;;哈代小说中的神话解读[J];长城;2011年04期

7 邓景茹;;解读文学翻译的非表象要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吴时红;;论海德格尔诗学的后期转向及其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9 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欧阳明;;新闻叙事学学术建设视野中的话语、新闻叙事话语[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3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4 郭艳英;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0年

5 池璇;“异教气息”之悲叹,,“基督精神”之颂歌[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成庆玲;乡土情思—贾平凹和哈代小说创作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叶;威塞克斯乡村女性悲剧的原因[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谢春丽;女性的力量[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乃午;蓝与黄的对话[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力强;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读者接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蓓;陈惠良;张悦;;前言中的语用学礼貌策略运用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2 张云燕;;“保面子”和“损面子”的对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S2期

3 王玲;胡茶娟;寇艳艳;;面子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礼貌指导[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4 周雪;;科技翻译评论礼貌策略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吴越;;英汉书评礼貌策略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6 易文静;;对“面子理论”的再思考──对己礼貌与对他礼貌[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阳娴雅;;“前置批评”在英汉文化中的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8 王冲;;礼貌原则研究概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4期

9 彭峰;;面子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译策略[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彩霞;莫慧芳;;礼貌策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巧云;;沉默与礼貌——从面子理论解读“沉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前程;;宋江——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杜志卿;;解读维奥莉特的悲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李文虎;;谈谈“大舜”轮悲剧给船长的启示[A];2003海上航行安全论文集[C];2003年

6 徐东娟;;真正的主角——浅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述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志文;谢作诗;;无悲剧的公地制度——对哈丁模型的扩展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吴高仪;;从“大团圆”到“大悲剧”——谈傣剧《南西娜》的结尾[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9 郑静;;《哈姆雷特》悲剧冲突散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谭方天;;《水浒传》中梁山农民军接受招安悲剧成因探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雷柏松 张瑞玲 新华社记者 陈勇;钻石岛上的踩踏悲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白开心;DX9带来的悲剧[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段克仁;悲剧带给我们的反思[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4 曹大良;仲永悲剧之再感悟[N];人民公安报;2000年

5 朱安平;性无知酿下悲剧[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主任医师 王有国;暴力家教悲剧多[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文化学者 吴嘉杰;谁是邱全得悲剧的真凶?[N];东莞日报;2010年

8 韩韫超;“鬼节”不生娃的悲剧令人心痛[N];工人日报;2011年

9 曹林;悲剧背后的肝炎歧视成本[N];检察日报;2003年

10 杨四平;过于聪明的悲剧[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霓;观念与悲剧[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迟晓虹;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想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4 樊青杰;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甲鲁海;尤金·奥尼尔欲望悲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7 苏琼;“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D];南京大学;2001年

8 宋芳;小说《秘史》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刘艳萍;姜敬爱与萧红小说创作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10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民;悲剧的人性史诗:善与美的困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申扶民;美学范畴与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汪嵘;自然之悲剧——论《还乡》中的自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琼;知识作为健康身体的隐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果;论五四乡土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夏君;明清传奇历史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朱万红;论王琦瑶的悲剧[D];苏州大学;2001年

8 崔彩红;万艳同悲的血泪抗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马广利;新历史主义观照下的《李尔王》[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黄新恺;哈代笔下女性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8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88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