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非家”的风景——纳博科夫笔下的风景想象

发布时间:2019-03-03 09:40
【摘要】:风景描写在纳博科夫的虚构世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俄国雪景还是美国风光,这些风景如同一个个"衔接空间",传递着角色的"非家"恐慌,也透露着纳博科夫这一文化流亡者自身的焦虑。因此,"非家"的恐惧不仅是纳博科夫创作的母题之一,也是全球流散作家永恒的主题,而风景想象则是凸显上述主题的有效叙述策略之一。
[Abstract]:Landscape descri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bokov's fictional world. Whether it is the snowscape of Russia or the scener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landscapes are like "connecting spaces", which convey the "non-home" panic of the characters, and also reveal the anxiety of Nabokov, a cultural exiles themselves. Therefore, the fear of "non-family"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tifs of Nabokov's works, but also the eternal theme of the global diaspora writers, while landscape imagin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narrative strategies to highlight the above-mentioned themes.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10&2D135)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明;;暗恐/非家幻觉[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2 郭英剑;刘文霞;;纳博科夫研究在中国[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永兰;;“沉醉”与“清醒”——解读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主人公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8期

2 陈辉;;“圆圈”叙事结构 对话政治——分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陈榕;;哥特小说[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4 信慧敏;;《千万别丢下我》的后人类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5 凌淑珍;;《女勇士》的流散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0期

6 郑燕;;纳博科夫的“火车”:通往“另一世界”之旅[J];外国文学;2013年05期

7 于雷;;替身[J];外国文学;2013年05期

8 文导微;;“最好的一部俄国文学史”——纳博科夫为何激赏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J];俄罗斯文艺;2013年04期

9 刘胜利;;弗洛伊德暗恐理论视角下的《喧哗与骚动》解读[J];南方论刊;2013年07期

10 李恒;;爱伦·坡小说《黑猫》的“暗恐”理论解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亮;流亡的诗学[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田亚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莫里森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兰;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郑丹丹;自由·美·本真[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冬梅;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写作者”及其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涂琳琳;“沉醉”与“清醒”: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孙玉莹;论纳博科夫艺术世界中的时间[D];南京大学;2012年

6 卞伟华;试论纳博科夫作品中的时间问题[D];青岛大学;2012年

7 张煦;俄罗斯新农民诗歌中的空间隐喻及其文化内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向阳;论纳博科夫对池莉小说创作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丰;《洛丽塔》:一部被欲望烧灼的伤心史[J];当代文坛;2001年02期

2 王守仁;汽车与50年代美国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03期

3 张鹤;“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的叙述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4 陈世丹;;论《微暗的火》的互文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5 于晓丹;《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J];外国文学;1995年01期

6 牟百冶;读者的迷宫——《洛丽塔》之个人阅读经验解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7 肖谊;水晶宫、梦境与现实──论《洛丽塔》的表现艺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洛黛;象征:读《洛丽塔》[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9 陈平;火焰为何微暗?——纳博科夫小说《微暗的火》评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10 黄铁池;“玻璃彩球中的蝶线”——纳博科夫及其《洛丽塔》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明恒;;解析《洛丽塔》中的戏仿手法(英文)[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2 张巧凤;韩模永;;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文学接受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刘彦博;;《洛丽塔》第一部分剖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433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3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