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莎士比亚的经典化过程
[Abstract]:Classics are first and foremost a cultural concept, but also a cognitive and ideological concept. In 1593, 1623, Shakespeare went through a smooth process of canonization, clearly presenting a complex power relationship in the literary field. < 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 tragedies and historical plays are important symbols of Shakespeare's classics. In the 17th century, people compared Shakespeare with past and contemporary writers, aristocrats and intellectual class gave him high status, and declared him to be a great playwright. Facts show that Shakespeare has always occupied a high position in the shrine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姚海燕;;优生学与女性主义——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再解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白书藏;;布鲁姆的文学经典观的主要特点[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3 郝岚;;重申文学经典的审美自主性——从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说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6期
4 赵晓力;吴飞;;《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一次以经典细读和小班讨论为核心的通识课程试验[J];国外文学;2006年04期
5 郝岚;;经典的际遇[J];书城;2006年07期
6 叶奕翔;;经典的困惑[J];读书;2007年12期
7 陆薇;;华裔美国文学对文学史的改写与经典重构的启示[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8 厉梅;王建成;;经典,一个飘浮的能指[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刘晗;;文本分层理论与文学经典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曾艳兵;;跨文化视野中的西方经典[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4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李细梅;;俄吽褂镂难г谔ㄍ錥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文;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学经典是民族特性的核心因素和情感纽带[N];文艺报;2008年
2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艳兵;西方的文学经典并非中国的西方文学经典[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解旭华;永不褪色的幼儿文学经典[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刘建华;发掘资源,改变读者阅读期待[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3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6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3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4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8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9 谭少茹;从生存论角度谈莎士比亚悲剧和传奇剧的创作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鲜文森;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十四行诗中的人性哲学[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5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