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论村上春树笔下的“杰”

发布时间:2019-03-08 20:19
【摘要】:以村上春树笔下的"杰"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其姓名、所经营的酒吧以及他与小说中另两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握其中传达的信息。据此可以看出,较诸将"杰"视为有着特殊身份的实体人物,把他作为文化符号能够为阅读村上春树小说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Abstract]:Taking Haruki Murakami's "Ji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 name, the bar he ru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 and the other two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 message can be grasped. According to this, it can be seen that "Jie" is regarded as an entity with a special identity, and that taking him as a cultural symbol can bring wider space for reading Haruki Murakami's novels.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I313.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李岩;;关于“经典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陈彦彤;;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庆侠;论阎连科小说的“寻找”主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树林;井·水·道──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老子哲学[J];日本研究;2001年04期

2 赵仁伟,陶欢;“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3 光华;;村上春树与音乐——《挪威的森林》中的音乐[J];校园歌声;2006年10期

4 ;东京奇谭集[J];健康天地;2006年24期

5 罗屿;;马拉松者村上春树[J];新世纪周刊;2008年27期

6 赖明珠;;这个字村上春树会不会用?[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7 ;编者的话[J];译林;2010年04期

8 余荽;;村上春树悖论[J];电影世界;2007年17期

9 禹帆秦;;跑步是心灵的阅读与书写[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9年08期

10 崔楚平;;幸福“小确率”[J];新一代;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裴裴;;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马雷君;;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法律的价值取向[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吉莉;;新形势下的广西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若干问题之我见[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陈洪林;;多元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7 李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西安都城隍庙老商业街区更新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云生;;晋江多元文化的实质和特色[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匡长福;;宗教在构建北京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冬梅;;007系列影片长盛不衰的原因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洪群;懒惰的村上春树[N];青海日报;2003年

2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3 梁晨;在雨花“碰”上村上春树[N];深圳商报;2002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力压村上春树,小说怪才冲方丁夺得日本书店图书大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明宇;村上春树《1Q84》中文版首印120万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林少华;门外的村上春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和田诚 村上春树;如果不是村上春树[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7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雁;多元文化激荡与军校爱国主义教育[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刘晓秋;试析任碧莲《典型美国人》与《莫娜在希望之乡》中的身份问题[D];西北大学;2004年

3 王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娟;广告传播的文化透视[D];广西大学;2005年

5 徐鹏;多元文化视野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及振成;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艺方;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我国美术鉴赏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雪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慧源;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波;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少数族裔的经济调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7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37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