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宗教象征叙事与俄苏革命文学

发布时间:2019-04-24 22:52
【摘要】:20世纪俄国的象征主义虽受到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但却带有本土宗教文化的原始基因,因而形成一种宗教象征叙事,它追求真理,追求意义,体现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宗教象征叙事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出现的革命文学中仍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建构革命现实的过程中,它利用基督教文化中的原型意象与之对应,以象征的形式为现实叙事赋予隐喻的文化形态,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11年度资助项目“宗教文化语境下的苏联文学”(项目编号:AS11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郝宇青;论苏共执政模式的特征[J];俄罗斯研究;2004年01期

3 支克坚;鲁迅和胡适[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支克坚;“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周扬论》中的一章[J];河北学刊;2001年01期

5 彭文钊;试论象征及其语言的世界图景[J];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尹霖;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3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6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8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妍慧;普希金的圣经情结[D];湘潭大学;2003年

2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美龄;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象征意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纪;《卑劣的小鬼》: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水乳交融[D];吉林大学;2005年

5 谢庆庆;“圣灵的王国”[D];四川大学;2005年

6 葛建华;评葛兰西知识道德集团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艳丹;契诃夫小说与印象主义[D];湘潭大学;2006年

8 谷正;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9 黄金鹏;王实味文艺思想研究:1940-1942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胤逵;德鲁日宁“纯艺术”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芳;;清教主义思想与美国文学[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2 葛英;;《老人与海》中象征主义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刘丽;;隐形的枷锁——论凯特·肖邦《觉醒》中象征主义深层的寓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魏辛;;“黑面纱”下的扭曲人性——试析霍桑的《教长的黑面纱》[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龙小清;;浅析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文体[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1期

6 李延龄;;论哈尔滨俄侨白银时代文学[J];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7 张莉;李航;;叶芝的天鹅情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付利;;论《野性的呼唤》中体现出的多重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周海峰;;叶芝诗歌中的生态性[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倩;;论《胎记》中“胎记”的象征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捷;;谈谈苏联文学的主流[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陈新宇;;苏联小说非英雄化主题的演变[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刘高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是好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龙超;;从象征主义看《蝇王》里的人性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亚丁;;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湘齐;;《红字》:冲突的悲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连敏;;诗人的春天——“法国诗歌现状学术座谈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卞亦;梁李;邹燕;;法国诗人与中国[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黄如敏;;解读《丹尼尔·德隆达》的实验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唯中;;纳·迈哈富兹小说艺术的发展阶段[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玄日善;苏联文学的魅力[N];延边日报;2005年

2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张静鸥;苏联文学“解冻”,,凸显文学社会影响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康慨;苏联文学解体二十周年[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伊莲;重新认识“苏联文学”[N];文艺报;2005年

5 夏忠宪;苏联文学在后苏联社会的命运[N];文艺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文丰;蓝英年:推开苏联文学真实的大门[N];贵阳日报;2011年

7 萧平;曼德尔施塔姆:诗歌是他“最后的武器”[N];文学报;2009年

8 李明滨;曹靖华与俄苏文学学科创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云也退;距离之外的阅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张伟珍;让经典唤醒记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涛;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4 曹海艳;顿河哥萨克的群体精神真理探寻与历史悲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对《霍华德庄园》的象征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陈鑫;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兹别墅》中的象征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殷燕;黑暗之心与爱之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桂菊;象征主义完美大师[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解晶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诗学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诗磊;“美国梦”的破灭[D];扬州大学;2007年

7 崔艺花;东西方象征诗论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徐乐;勃洛克象征世界中的崇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河红联;中韩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黄锡禹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6年

10 杨霞;民族寓言[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4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64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