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眼马诺罗”系列中的喜剧精神
发布时间:2019-04-25 12:54
【摘要】:西班牙女作家埃尔维拉·林多1962年1月23日出生于加迪斯。她是一位全能型作家,在小说、杂文、戏剧、电视和电影剧本等方面均有建树。不过,真正令她蜚声国内外的成功之作是一套出版于1994年至2003年间、以“小四眼马诺罗”为主人公的系列童书。该系列共七册,分别为:《小四眼马诺罗》(1994)、《可怜的小马诺罗》(1995)、《我真酷!(小四眼马诺罗外传)》(1996)、《小四眼马诺罗的丑事》(1997)、《旅途中的小马诺罗》(1998)、《我与小呆瓜》(1999)以及《小马诺罗有个秘密》(2003)。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在西班牙销量达百万余册,并被翻译成17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其中第四本还荣获1998年西班牙国家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 作者在书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小学生“小四眼马诺罗”独特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群生活在马德里上卡拉万切尔区的小淘气包们家里家外、校内校外的点滴故事,人物形象活泼鲜明,情节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主人公“小四眼马诺罗”是一个胆小怯懦而又喋喋不休的小胖墩。平凡普通的他与同龄人一起,在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音符中,谱写着自己从儿童时代步入少年时代的成长乐章。家人、朋友、邻里、师生之间的和睦温馨或摩擦龃龉,虽不是什么经世伟业,却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折射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复杂的心境,反映了家长、老师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对当代儿童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逗趣可笑,耐人寻味。 尽管该系列赢得了读者们的掌声,成为当代西班牙儿童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关于它的学术文章即便在西班牙都屈指可数,在中国更是无人问津。因此,笔者力图着眼于这个被人忽略却十分重要的领域,以期唤起更多中国研究者和译者对这位作家乃至整个西班牙儿童文学的关注。 本文试图根据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喜剧理论,对上述七部小说中体现出的喜剧精神进行分析。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先按时间顺序列举一些西方学者对喜剧或喜剧精神内涵的阐释,并根据这些阐释将喜剧精神定义为一种融合了快乐、随和、乐观、淡然、讽刺和幽默的精神。然后专门论述喜剧精神与儿童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应当说两者相遇相合,相得益彰。然而,在西班牙儿童文学中,喜剧精神直到二十世纪才得以自由发展,如今无疑已占据了显著地位,而它正是“小四眼马诺罗”系列的精髓所在。 第二章阐述了喜剧精神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人物喜剧化、情节喜剧化和语言喜剧化。在该系列中,所有人物,不论小孩还是大人,主角还是配角,都十分滑稽搞笑。它的情节妙趣横生,该系列采用了情景喜剧的模式,即由一连串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独立成章,但又按时间顺序贯穿前后;此外,峰回路转的构思还营造出了意外的惊喜感。同时,其语言也是幽默明快,除了孩子气的口吻,该系列还使用了诸如类比、夸张、仿拟、冗笔等修辞手法以及大量年轻人用语。 第三章分析了喜剧精神的三种内在价值,即人文关怀、社会讽刺和西班牙人特性。具体说来,该系列为平凡无奇的小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的故事里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感人肺腑;他们的生活信条是知足常乐的豁达心态,发人深省。再者,作品以一种喜剧的方式讽刺了虚伪的政客和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另外,该系列之所以能受到西班牙各年龄层读者的青睐,某种程度上是由于这样的喜剧精神已经融化到了西班牙人的血液里,并深深根植于西班牙文学之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显然只能表明研究这七部作品的可行性,无法穷尽一切可能的解读方式。笔者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人提出新的研究话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51.074
本文编号:246511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5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军;解读与重构文本——论西班牙元小说的兴起与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2 胡德才;论喜剧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465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6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