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战争文学中兴的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9-05-15 03:01
【摘要】:本文认为战争文学的人本意识、创作主体的理性诉求、战争记忆、独特的审美价值等四个维度促成了战争文学的中兴。战争文学以表现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揭示人性的内质,反映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交锋奠定了其文学大观的显著地位。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four dimensions of war literature, such as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rational appeal of creative subject, war memory and unique aesthetic value, contribute to the rejuvenation of war literature. War literature lays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its literary view by express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revealing the inner quality of human nature, reflecting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light and darknes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立新;论革命战争文学创作主体的理性诉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韩晗;;论传记文学的人本意识——从“史剧之争”50年祭谈起[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胡晓真;;离乱杭州——战争记忆与杭州记事文学[J];东吴学术;2013年01期

4 肖霞;;文学叙事:日本近代女性解放的理性诉求[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5 蒋承勇;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人本意识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6 席忍学;;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的人本意识[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文学叙事的审美范式转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梁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语言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12期

2 梁英;;从《第22条军规》看海勒的反讽笔调[J];芒种;2012年02期

3 吴秀明;陈林侠;;寻找存在之思的“原始意义”——中西元典的文学精神与艺术阐释[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陶淑琴;;拯救与赎罪——论《茶花女》的宗教主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杜慧颖;;《第二十二条军规》:悲、喜剧的完美融合[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祁晓冰;论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根源[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艳辉;战争如何“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瑛;反英雄的英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珩;论有岛武郎“本能主义”思想的局限[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福清;杭州乡邦文化的功臣——丁丙[J];东方博物;2005年01期

2 李公昭,胡亚敏;两条战线的战争——美国战争小说中的真正敌人[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3 韩春萌,李忠;价值取向与当前传记文学创作危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4 张柠;;上世纪60年代作家的待遇[J];共产党员;2011年08期

5 韩春萌;;论传记文学的分类及其文体特征——兼就所谓“两韩之争”与韩晗先生商榷[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陈伟军;;著书不为稻粱谋——“十七年”稿酬制度的流变与作家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8 韩晗;;略论传记文学创作的几点要素——兼评韩春萌对于当下传记文学创作状况的误解[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7期

9 王德胜;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J];思想战线;1998年10期

10 金元浦;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J];文艺争鸣;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亦军;欧震;;“后战争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2 蓝泰凯;井伏鳟二和战后“战争文学”[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赵联成;当代战争小说英雄主题的变奏[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4 王君临;;浅析中日战争文学的不同及其原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5 战涛;;苏联战争文学中的感伤主义倾向[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6 许红娥;;美国战争与战争文学中对“战争”的影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之基;;苏联战争文学的历史演变[J];文史哲;1989年02期

8 刘赛雄;;从《红字》中解读资本主义兴盛的必然[J];文教资料;2006年24期

9 程倩;;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复仇悲剧兴盛探因[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陈许;;美国战争文学简论——美国文学类型与流派研究之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向远;“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二)[N];文艺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晋悦;文学何处觅英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周阅;川端康成与八大山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培元;巴别尔的《骑兵军》[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2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香娜;战争让女人走开?[D];吉林大学;2006年

2 史瞻;战争文学与人道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3 骆吕俊子;超越迷惘,,透视战争[D];吉林大学;2006年

4 姜术艳;巴别尔小说的战争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崔丹;战争文学《五号屠场》叙事的结构模式和时空机制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李鹏程;论80年代中国文学“人学”思潮与苏联文学的关系[D];江南大学;2009年

7 刘艳坤;重庆抗战戏剧与美国反法西斯戏剧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丽静;中苏反法西斯战争小说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9 周朝伟;火野苇平及其战争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庆;一切皆因“谣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7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77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