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尤利西斯》中的宗教批判
[Abstract]:Religion is one of the "two masters" of the oppression of young artist Stephen in Ulysse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key objects of Joyce's criticism. Joyce criticized Catholicism mainly because of the rigid doctrine of Catholicism, which further pushed Ireland into the abyss of economic poverty and cultural asphyxiation. It actually acted as an accomplice to the British colonists. Joyce criticized Protestantism because Protestantism vilified Catholicism in the interests of British colonists and used minorities and women as scapegoats for colonists' crimes. Of course, the purpose of Joyce's criticism of religion is to expose the complicated political relations among nationalism, Catholicism, Protestantism, colonialism and other forces in Ireland by criticizing the religion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尤利西斯》文本研究”(10YJA752025)
【分类号】:I56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赫云;;乔伊斯与爱尔兰宗教传统关系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郭家宏;民族、宗教与20世纪爱尔兰问题[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3 申富英;;论《尤利西斯》中作为爱尔兰形象寓言的女性[J];国外文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意识流文学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张先刚;英文长句汉译的原则与技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鲁嘉;;透过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解读“意识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绍海;;浅析《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创作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5 陈才忆;;体验弥留者的意识流动——评安·波特的短篇小说[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传统[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韩佳霖;夏廷德;;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意识流语言特点翻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阮霄羽;;乔伊斯及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道德叛逆与心理成长剖析[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9 祖国颂;透视巴赫金小说理论中“他人话语”的叙述功能[J];俄罗斯文艺;2003年04期
10 陈少琼;;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创作技巧[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筠;;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以《尤利西斯》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芸;文学作品中陌生化现象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法[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洁;1988年以来缅甸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3 岳芮;《荷马史诗》的现代书写[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心电;旋转的陀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新庭;现代主义文学的两大杰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兰;从萧、金对《尤利西斯》的翻译看译者作为研究者[D];郑州大学;2006年
7 蔡秀娟;都柏林人的孤独[D];重庆大学;2006年
8 莫小英;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与现代基督教末世思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春广;译者主体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江振鹏;18-19世纪爱尔兰天主教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在我皮肤的城堡中》的宗教殖民批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申富英;莫莉:文化杂交和世界文化的象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守平;民族灵魂的重铸——试论《尤利西斯》的现代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文洁若;在不幸的民族灵魂中铸造良心[J];读书;1995年04期
5 梁庆标;;从《尤利西斯》看乔伊斯对反犹主义的批判[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2期
6 徐显静;杨永春;;探险的梦想,帝国的实践——《黑暗的心脏》和《奥斯卡与露辛达》对比研究[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1期
7 叶胜年;陈洁;;殖民主义对澳大利亚文学的影响[J];译林;2007年04期
8 张春杰;;但丁思想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徐昭宏;;《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折射出的殖民主义信息[J];黑龙江史志;2008年01期
10 严厚安;;挣扎中的劳伦斯——评析作品《羽蛇》中的后殖民意识[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毛华;;论《简·爱》中的神秘召唤[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罗晓云;;海勒笔下的大卫王[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刘清荣;;《赫索格》的原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柳泳夏;;“他者”华人的中国性(chineseness)想象——以旧金山华人文学为中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7 王晓燕;;“延存”的艺术:论加拿大英语小说主题[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8 叶宗敏;;俳句何以走向世界[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9 曹娴;;勒克莱齐奥《沙漠》一书中的嵌套结构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艳玲;;论《紫色》中被殖民者的矛盾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慨;布克奖得主攻击《尤利西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文洁若;永远的《尤利西斯》[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记者 黄兴伟;一章《尤利西斯》手稿卖了近90万英镑[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三石;晦涩的《尤利西斯》[N];中国纺织报;2000年
6 楼乘震;文洁若:了解乔伊斯的爱国之心,,才能读懂《尤利西斯》[N];深圳商报;2004年
7 严兆军;一面对外开放的镜子[N];文艺报;2002年
8 记者 王玉梅;修订版《尤利西斯》走近大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文洁若(作家、翻译家);一个乔伊斯取代了上帝[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卢寿荣(博士);翻译是一根救命的稻草[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2 刘荡荡;制造英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4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5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成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艳;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对印度历史的重写[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8年
2 杨丽;作为文化想象的法国[D];武汉大学;2005年
3 吴志旭;比较视野下的印度与希腊史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钱颖;论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丁卓;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朱丽娟;试论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印第安情结[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许必涵;人生价值的寻求与困惑[D];江南大学;2009年
8 姜希颖;从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看她的宗教信仰观[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李燕;从分裂到融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纪小军;帝国主义作家:对吉卜林的误解[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7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