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双角色人物模式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基金】: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追寻与重生:赫索格的神话原型研究”(项目编号:10XWB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书丽;;寻求、逃离与同化——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主题三部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程锡麟;;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礼物》主题试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3 宋德伟;;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特色[J];外语研究;2006年04期
4 徐文培;张建慧;;《洪堡的礼物》中的“复调”解读[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5 王凤;刘勇;;析《洪堡的礼物》中索尔·贝娄的人文精神[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李剑;诗性的灵魂——《洪堡的礼物》中知识分子形象解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祝平;;生存,还是毁灭?——从《洪堡的礼物》看物质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选择[J];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8 洪增流,姚学丽;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与移位[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9 刘兮颖;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宁东;;《洪堡的礼物》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互文性[J];文学教育(上);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孙媛;;骨子里的浪漫——试论杰克·伦敦性格中的浪漫主义情结[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静静;;人类苦难与艺术困境——论阿多诺的“奥斯威辛”命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范森;;从《圣经》看《雨王亨德森》的犹太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蕾;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锡麟;;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礼物》主题试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2 周启超;复调[J];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3 刘兮颖;论《洪堡的礼物》中隐喻的“父与子”的主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项晓敏;作为思维模式的意识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5 胡艺珊;试论《洪堡的礼物》的存在主义思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吴晶;;贝娄小说《晃来晃去的人》的犹太性解读[J];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7 祝平;;从《洪堡的礼物》看物质主义对艺术心灵的摧残与腐蚀[J];名作欣赏;2008年02期
8 李剑;诗性的灵魂——《洪堡的礼物》中知识分子形象解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凤亮;复调小说:历史、现状与未来——米兰·昆德拉的复调理论体系及其构建动因[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3期
10 高奋;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时间长河里的航标[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吴建兰;;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索尔·贝娄的《勿失良辰》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周丹强玉;;情感的弃婴——以家庭因素为例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本德伦悲剧的成因[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利民,文晶;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及现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高晓匀;静谧:宋凯西诗歌的特色[J];名作欣赏;1997年05期
5 李鑫华;格雷布为什么找不到格林先生——新修辞学观念与索尔·贝娄小说的互为阐释[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6 杨亦军;《巴黎圣母院》的狂欢化渊源及其特征——兼论卡西姆多的狂欢化形象[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朱孝远;阅读霍布斯鲍姆:一个世纪的透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红娟;快乐王妃的秘诀:“做我自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春萌;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中的犹太文化母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王秀梅;太宰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周亚玲;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慈悲》中的成长主题[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87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8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