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形式美学的道德旨归:麦克尤恩《家庭制造》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9-06-18 13:56
【摘要】: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家庭制造》是一则自我成长的道德警示。人物叙述者"我"以自豪夸张的语调,讲述了自己进入成人世界的惊恐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紧扣人物叙述者"我"为试图进入成人世界、实现从"天真"到"经验"的转变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身份、伦理判断和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着力剖析麦克尤恩潜藏在作品深处的伦理图旨:"我"所失去的不仅是个人的"童贞"与"童真",而且在更大层面上投射了整个青少年群体在青春期的困惑、烦恼与迷惘以及他们可能潜在的道德滑坡和伦理缺失。
[Abstract]:McEwan's debut Family creation is a moral warning of self-growth. The character narrator tells the horror story of entering the adult world in a proud and exaggerated 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ethical criticism, this paper closely adheres to the character narrator "I" as an attempt to enter the adult world,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aive" to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McEwan's hidden ethical intention in the depths of his works by deconstructing ethical identity, ethical judgment and ethical consciousness. "I" lost not only personal "virginity" and "innocence". And on a larger level, it projects the perplexity, annoyance and perplexity of the whole youth group in adolescence,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moral decline and ethical deficienc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修辞叙事的伦理旨归: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2012T5062) 浙江工商大学第三届青年人才基金项目“修辞·叙事·伦理: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QY11-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素霞;;《押沙龙,押沙龙!》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王丹;;伦理的超越[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3 刘沙沙;;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4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的伦理意义解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10期

5 刘茂生;;王尔德:享乐主义道德与唯美主义艺术的契合——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6 邱枫;;男性气质与性别政治——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家庭制造》[J];外国文学;2007年01期

7 陈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看《紫颜色》中的两性关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8 綦亮;;《到灯塔去》的伦理学解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吴斯佳;;从文学伦理学看戏剧中的“弑父”主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10 周佳;周昕;;“美国梦”破灭后的心灵回归——《重访巴比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素霞;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秀丽;《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年

3 陈浩然;斯宾塞《仙后》中的道德寓意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超;看得见的黑暗[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伦理意义解读[D];江南大学;2009年

6 聂晓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邱武飞;众声的喧哗,,喧哗的众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宝灵;《最蓝的眼睛》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1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01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