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对荷尔德林和谐观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09BWW024)
【分类号】:I545.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军;;哲人爱智——探析柏拉图笔下“哲学王”的真实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郭风雷;荷尔德林:海子长诗《太阳七部书》的诗学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宏;;谢默斯·希尼书写方式论析[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6 周晓宜;;由“塑化剂”事件看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基于道德价值观视角的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刘铁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8 宗守云;施媛媛;;论先秦和古希腊的言辩修辞[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9 张劲松;;故园并不如梦——张炎梦词文化符号心态透视[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谭楚子;;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文化与图书馆功能嬗变[J];图书与情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舒远招;;康德思想的实用维度及其限度[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丽;;论麦克道尔概念化的经验[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王增福;;概念化的经验及其理论效应——从麦克道尔的立场谈起[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王建军;;论康德的人权概念[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林建武;;道德哲学中超义务行为的可能性——以慈善为例[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9 葛体标;;现代性法则的危机:荷尔德林与当代的回应[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C];2013年
10 尹景旺;;友谊的焦虑——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一种解读[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晓华;失落与回归:默多克小说中人的本质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潘汝;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宗教情怀与艺术魅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艺璇;理性的光辉:柏拉图的诗学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5 宋海军;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立国;道德与法的边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世伟;论海子的悲剧意识[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何利;沉沦与超越[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兵;教育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沉;柏拉图的自我批判[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高常营,李正梅;试析柏拉图对“知识合法性”的逻辑论证[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银兵;简析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悲剧精神[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崔子修;和谐的追寻:柏拉图《政治家》中的德性和谐思想演绎[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5 蓝国桥;从后现代的角度看柏拉图的艺术观[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6 姜宇辉;肉体与记忆——柏拉图《斐里布》诠释[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曾裕华;哲学与政治:对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解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靳松;史献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9 李衍柱;;相: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柏拉图全集》阅读札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苏华;刘希裕;;柏拉图认识论图式评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草;;早期欧陆哲学视域下的神正论:从柏拉图到康德[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伟珍;完整权威的柏拉图著作[N];人民日报;2003年
2 贾玉峰;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N];陕西日报;2002年
3 张巍;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N];文汇报;2011年
4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柏拉图笔下的狄奥提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厦门大学哲学系、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陈嘉明;“一”与“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林圭文;梅花雪中开 傲霜散清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仇方迎 通讯员 薛建团;清华文科:让你心驰神往[N];科技日报;2004年
8 唐文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与近代西方科学的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2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3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4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余永林;技术式的沉思[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试辩“柏拉图非诗”[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余;柏拉图著作中的数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晓瑜;柏拉图摹仿说的现代阐释[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4 闫哲;柏拉图的哲学—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5 徐景文;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6 谢荣珍;柏拉图的社会和谐观[D];湘潭大学;2009年
7 满亮;关于柏拉图正义理念的伦理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山;论柏拉图从“德性之治”到“法律之治”的转变[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杨雅靖;柏拉图关于文艺本质的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1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3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