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拉康式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心理困境

发布时间:2019-09-05 10:11
【摘要】:多丽丝·莱辛(1919-)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十一位女性作家。作为二战后最出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莱辛的小说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变迁,从殖民地高压政策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到共产主义信仰的成长与倒塌都成为了她笔下描述的对象。如同她那丰富而精彩的生活一般,她的小说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面孔。 雅克·拉康,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富争议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和主体理论。“镜像阶段”理论是主体理论的基础。镜像阶段决定了人的性格形成的最初雏形。主体相对于“实体”这一概念时,更偏向于内部系统性的联系,它是一种象征性的构建和语法性的结构。在主体理论中,主体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同时拉康借助俄狄浦斯情结阐述了主体的发生、发展和异化过程。 本论文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作者莱辛的生平和这部小说《野草在歌唱》的简要情节,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以及拉康的主要理论。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探讨了玛丽在镜像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分别是童年的阴影,自信的愉悦和自我的认同,第二章解析了玛丽在想象界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分别是幻想的欺骗,现实的挫折和“小他者”的欲望,想象界最大的特征是幻想和想象。婚姻初期,玛丽对她自己对她的丈夫迪克都抱有极大的幻想和想象,但是当所有的梦破碎之后,她不得不遵循“大他者”的规则,接受了象征的阉割,建立起自身的主体,回到了妈妈的老路上。这时候,玛丽的心理已经发展到了象征界,这也是第三章的叙述内容。这章包括父亲的法则,欲望的阉割和主体的建立。第四章从三个方面描述了玛丽与实在界的碰面,梦的解析,欲望的选择和主体的分裂。虽然玛丽的悲剧命运和心理困境与她自身性格缺陷有关系,但是将她推入死亡的知名力量缺失想象界的欲望与象征界的欲望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玛丽的悲剧代表了整个贫穷的白人女人在南非大陆上的悲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璞玉;荣格理论角度解读《野草在歌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凡小雷;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发出的两种相悖的声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程怡荻;失衡—《野草在歌唱》中所体现的荣格和莱恩心理学的主要关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巍;《野草在歌唱》的马克思主义和荣格无意识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瑞萱;分裂的自我与存在的困境:多丽丝·莱辛之《野草在歌唱》的莱恩式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伟伟;《青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慧;《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荣格心理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3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