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绿绿的草,流动的水》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BWW054)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课程项目《英美文学》(项目编号:ZDKC1144) 校重点课题“当代印第安文学生态批评研究”(项目编号:SRC20133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惠玲;《绿绿的草,流动的水》:印第安历史的重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锦屏;龙娟;;美国印第安人生存模式的重构——路易丝·厄德里奇《痕迹》的后殖民解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文益;邹惠玲;;论托马斯·金在《草长青,水长流》中的颠覆性模拟[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静;;《海华沙之歌》之印第安人的赞歌[J];电影评介;2006年10期
2 张明兰;;从《摇篮曲》解读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态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刘承军;;关于"另一个"的猜想[J];读书;1990年09期
4 韩静;;解析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印第安情结[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爱军;;毁灭之路——福克纳的印第安人故事[J];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6 李文俊;;薇拉·凯瑟的印第安之恋[J];读书;1987年09期
7 杜明业;;《百年孤独》的印第安文化透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曾庆富;;浅谈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0期
9 陈文益;邹惠玲;;从《典仪》解读印第安文化和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徐键;;传统印第安文化意象的解构与重建——论西尔科的《黄女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冬凉;;善与恶的较量——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跃萍;;莫拉莱斯“社群社会主义”评析[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江春奋;;转型中的拓荒者[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张洪敏;;史文朋诗歌的伦理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郝雁南;董桂君;;《圣经》基本词汇漫说[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张冰;;为什么对俄罗斯只能信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焰明;用爱情小说讲那段法国霸权梦[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唐池子;一个人的生命岛[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余彬;纽约时报年度图书(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作家、书评人 徐鲁;少年和成年人都必须经历的体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陈世迪;像河流一样逆转[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马小宁;本世纪中叶白人在美国将不再过半[N];人民日报;2008年
7 张伟R,
本文编号:2532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3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