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昆德拉和女性主义的双向探讨

发布时间:2019-10-11 22:10
【摘要】:昆德拉的女性观含混且多义。昆德拉一方面存有厌女情结,其女性形象塑造强调女性之间紧张与对立的人际关系,女性观点表达存有对女性的偏见;另一方面颂扬女性自主意识,注重刻画矛盾而真实的女性内心世界。昆德拉关注女性问题,揭示女性受压迫方式的多样性,质疑早期女性主义理论的激进性与片面性,与女性主义话语形成富有张力的对话关系。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CZW082)
【分类号】:I56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银河;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J];哲学研究;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2 钱雯;;历史与人:鲁迅小说的两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程敏;;关于民间叙事困境的思考——以莫言小说《蛙》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廖琳;;女人的现实与浪漫——《死水微澜》和《包法利夫人》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10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晖;;散文观念的突破与当代散文的前途[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米兰·昆德拉及其在中国的命运──昆德拉作品中译述评[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3期

2 Null Pointer;;读昆德拉的几个要领[J];汽车消费报告;2011年03期

3 胡海平;表现荒诞的一种形式——浅析“昆德拉式”的幽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李凤亮;接受昆德拉:解读与误读——中国读书界近十年来米兰·昆德拉研究述评[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5 熊进萍;对昆德拉文学理性的沉思[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6 宁;昆德拉的新著《隔膜》(英译本)出版并受到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7 谈瀛洲;;被高估的昆德拉[J];书城;2003年07期

8 聂蓉娜;;存在的轻与重——昆德拉对存在的诗意的沉思[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杨旭;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幽默[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10 李永宁;人性、爱情及其感受的悖论——解读昆德拉[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凤亮;;诗意写实主义:东西方叙事美学的实证和互阐——曹雪芹、马尔克斯、昆德拉之比较[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2 郝岚;;小说的危机年代[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连涛;慢慢地跟着昆德拉走[N];法制日报;2003年

2 赵武平;左岸隐士昆德拉[N];深圳商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凌俊;走近更真实的昆德拉[N];文学报;2003年

4 曾园;昆德拉的两种读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凤亮;越走越近的昆德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邱华栋;昆德拉又来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7 刘丰果;重新解读昆德拉[N];南方日报;2007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晓婷;中国人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读懂人性[N];南方日报;2011年

9 周冉;昆德拉归来[N];中华读书报;2014年

10 ;昆德拉:来自东方的特别关注[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论昆德拉小说的“存在”主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雪;讽刺与宽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友燕;思维的探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秀娟;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05年

5 胡明华;昆德拉在中国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婵君;道德相对主义:昆德拉的中国镜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华;流亡中的知识分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杨爽;在目光尽头寻找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范小青;存在的可能性[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姜雪杰;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接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7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47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