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辰;;论《呼啸山庄》的浪漫主义倾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2 刘新明;;试论《呼啸山庄》结构的音乐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陈振峰;;浅谈《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列夫复仇的内因[J];才智;2008年17期
4 许若文;;“那些梦包围着我”[J];名作欣赏;2011年07期
5 罗伯特·洛;戴维·博尔顿;叶树钰;;小说《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原型[J];世界文化;1985年05期
6 王国庆;从艾米莉的传记看《呼啸山庄》[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7 蔡永明;;《呼啸山庄》读后感——不同爱情观[J];作家;2008年20期
8 卡尔·H·格雷博;段芳玫;;《呼啸山庄》的写作技巧[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9 沈建青 ,陶勇;《简·爱》、《呼啸山庄》学术讨论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10 克利夫斯;晓风;;《呼啸山庄》的主题、风格及其结构[J];世界文化;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东尼·瑞德;;东亚的知识网络——断裂的历史(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陈勇;;移民,资本主义和认同:美国的中餐传奇(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程慧;叶塑;;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Muyesser Durur;;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论高等院校人才战略(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Jeremy Tambling;;全球化时代的写作与叙述:鲁迅与钱钟书(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赵东一;;圣徒传记传统的相互理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Nell Tenhaaf;;电子文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埃温·亚当斯;;COMMENTS ON TU WEIMING:“ANTHROPOCOSMIC PERSPECTIVE”[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Liaw Yock Fang;;Dialogue Between Civilizations:The Case Of Malay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Islam[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欧阳毅;赵蘅:用两支笔解说家族历史[N];财经时报;2006年
2 马桂花;《呼啸山庄》首印版11.4万英镑拍卖成交[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周玮;“六角丛书”:将名著出版“平民化”[N];人民日报;2007年
4 陈一丁;青青子衿 悠悠其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埃里卡·瓦格纳邋凌云;手机是如何颠覆戏剧性情节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项冶;浓重的黑色史诗[N];东方航空报;2008年
7 杨琳桦;我爱过的小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薛玉凤;《十字交锋》[N];文艺报;2006年
9 舒罕;林·拉德纳:其实并不冷冰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匡生元;期待“六角丛书”引发“鲇鱼效应”[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敏霞;美国哥特小说对民族身份的想象:1776-1861[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霄垅;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恐怖主义病理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程汇涓;作为治疗的解剖:狄朱纳·巴恩斯的忧郁现代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略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薛蓉;《呼啸山庄》的叙述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冯岭;《呼啸山庄》人物形象的深层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马纳;自私:人性的本质[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宇琴;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彭秀玲;[D];郑州大学;2002年
7 李园园;从描述翻译的角度比较《呼啸山庄》的两个选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徐维;《呼啸山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单萍;《呼啸山庄》叙事视角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李晓莉;一曲暗黑华美的乐章[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4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