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洛丽塔》文学改编电影的审美之维

发布时间:2019-10-12 01:31
【摘要】: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艺术品大量被复制的“后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生命主体的意识逐步丧失,西方人开始质疑自我。纳博科夫从现实世界取材,关注焦点由客观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以其近乎癫狂的叙事方式探讨人物内心的真实存在状态。《洛丽塔》出版60多年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又备受争议,,她一度陷入道德、心理、政治、叙事等各种议题的争论中。 《洛丽塔》被两度改编为电影:第一部是由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62年在英国拍摄的《洛丽塔》;第二部是由英国导演阿德里安·莱恩于1997年于美国拍摄的《洛丽塔》。两部电影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关系,继而又引发了文学改编电影审美维度的转向。库布里克的电影以黑色幽默著称,他的电影极力讽刺了美国与欧洲的政治格局;莱恩的电影看似忠实原著,实则并未表现原著的精髓,他使电影陷入了恋童癖的“爱情”是否可以被称为真爱的道德谴责中。 《洛丽塔》在改编为电影之后,其审美向度由“读”转变为“看”与“听”。电影虽不如小说面面俱到,但却提供了另一种想象的空间。《洛丽塔》的电影颠覆了接受美学中观众的位置,观众其实是受到愚弄的“无意识”集体。无论是对于小说还是对于电影,《洛丽塔》的颠覆性,都使读者与观众对作品存在过度阐释之嫌。
【图文】:

小说,叙事艺术,电影


纪五十年代争议最大又广受欢迎的先锋派小说,《的心目中都留下了众多谜题,包括心理、道德、由于其引发的道德争议和畸形爱恋一度被世人鄙、鄙夷还是静静的欣赏,都没有阻挡世人对这部,它不断被翻译至各国,还被拍成电影,分别是代的两部电影。虽然当时拍摄时的情形和小说的,然而痴迷艺术的才子还是义无反顾地把它搬上什么促使人们对《洛丽塔》的痴迷呢?又是什么亚德里安·林恩和斯坦利·库布里克都冒着触犯翻拍呢?此外,《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癫狂叙以付诸电影媒体,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这说本身的叙事艺术和内容有关。因此,本章拟从析《洛丽塔》小说的叙事艺术以及与电影叙事的洛丽塔》的叙事分析

海报,电影,黑色幽默,欧洲


第二章《洛丽塔》电影叙事分析《洛丽塔》这部经典后现代小说曾被翻拍成两部电影。第一部是由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 60 年代初于英国拍摄的《洛丽塔》;一部则是由英国导演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在 90 年代末于美国拍摄的《洛丽塔》。从导演来看,这两部时间间隔 35 年的电影,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关系:电影中依旧凸显出古老的欧洲与现代的美国之间的渊源。《洛丽塔》小说出版的噱头是一个设问:究竟是古老的欧洲强奸了现代的美国,还是现代的美国诱奸了古老的欧洲?在电影中,同样的政治问题再次出现,只不过前一部电影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后一部则是以“逃离”政治的精神分析的形式。由于 60 年代的电影与 90 年代电影传达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氛围,其审美的维度也发生了转变。2.1 60 年代电影的黑色幽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君;;浅析纳博科夫《洛丽塔》[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黄铁池;“玻璃彩球中的蝶线”——纳博科夫及其《洛丽塔》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3 王娟;;《洛丽塔》多视角分析(英文)[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4 高尚;一幢造在高处的多窗的房间——纳博科夫及其《洛丽塔》[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3期

5 储诚意;;论《洛丽塔》的悲剧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张小平;;绚美却又残酷:《洛丽塔》的爱情反讽[J];名作欣赏;2010年09期

7 李玮玮;;《洛丽塔》中的戏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王建光;余迎;;论《洛丽塔》的主题意涵[J];作家;2011年16期

9 田传茂;;《洛丽塔》的时间意蕴[J];电影文学;2008年18期

10 郭佳;;《洛丽塔》的悲剧性解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云;;转不转身都是你——阿毛印象[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昌隆;在德黑兰读《洛丽塔》[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熊哲宏;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圈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邓金明;德黑兰的文学课[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黄昱宁;终究悲哀的外国语[N];东方早报;2011年

5 温亚军;读纳博科夫[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6 时蕴;电影中的青春真相[N];北京日报;2004年

7 撰文 张sリ

本文编号:2547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47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