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理论与华文文学研究的会通
发布时间:2019-12-04 18:37
【摘要】:由于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使然,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自然各有长短。西方学者偏重于求异,旨在追问或发现事物之间的特殊性或不同点;中国学人则喜欢求同,即多寻求事物之间彼此联系的共通性或相同点。体现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也大抵如此。然而,作为独立于中华文化母体之外的边缘性另类文学景观,海外华文文学既有别于原在性(本土原创)的中国文学,又不属于所在国的文学,而是超越了语言、族群、宗教、社会与国家体制后的跨文化风景,具有多元混杂性的特质,从而构成为独立自足的"第三文化空间"。从同与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去揭示生长于海外的华人写作,借助差异理论来认识、理解和把握海外华文文学,可能会触发出新的生机、衍生出新的思考活力,并引发诸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颇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安娜;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刘登翰;命名、依据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朱立立;华人学的知识视野与华文文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郑国庆;民族主义与华文文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黄鸣奋;网络华文文学刍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6 宛继斌;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7 吴奕,
本文编号:2569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6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