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笔下的丑角形象微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威;;莎翁笔下丑角形象的美学意义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雅娟;;试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蛇”意象的原型与演进[J];作家;2010年04期
3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戚叔含;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个性塑造和他的现实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10期
5 李伟民;莎士比亚文化世界——评《简明莎士比亚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6期
6 魏家川;夫妇为人伦之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探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影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他的“黑夫人”[J];世界文化;1994年02期
8 王吉梅,,阎黎;立足现实 反思人性─—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创作倾向[J];学术交流;1995年02期
9 方平;;《新莎士比亚全集》:我的梦想[J];出版广角;1995年06期
10 郭德民;乾坤巨手与泥塑小人的两位一体——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蕴与文化渊源论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索晓海;;麦克白与仇虎的谋杀[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亮;;思伊阿古之所思——析“think”一词在伊阿古语言中的使用[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李国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蔺海波;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吴弘毅;世俗气息和历史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高莲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3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4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7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9 陈丽勤;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张松林;莎士比亚戏剧恶魔人物论[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0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7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