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幽默与美国性——评苏晖的《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新;;探讨异域文化背景下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的失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王文渊;;《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J];沧桑;2009年06期
3 胡明涛;王永;;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史中的文化身份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王甲能;;On Edna's Awakening from a Perspective of ranscendentalism[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8期
5 张群;;“失乐园”——评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恐怖分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董志浩;;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8期
7 梁亚平;《镀金时代》——一部为时代命名的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宏;;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顾晨娟;;《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白人女性形象[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10 刘丽娟;;《小妇人》:平凡之中见伟大[J];长城;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红;艾默斯特镇的雏菊与明水泉畔的江梅[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吕小莉;《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的译介[D];安徽大学;2011年
3 闵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觉醒》的历史必然性[D];河北大学;2010年
4 于雯雯;试论杰克·伦敦作品中的东方主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冬;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昌蓉;论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的思想性和艺术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银瓶;一个世界主义化的美国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希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三个译本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张莉;竞技场上的残酷—达尔文主义视角下《欢乐之家》中女性命运剖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吴静;“老纽约”中的“新女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芳;;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玉芳;;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黄西林;;真正的黑人形象的树立——黑人形象在美国小说中三个时期的变化[J];南方论刊;2007年07期
4 朱振武;;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5 蒋天平;;美国小说中的疯狂形象书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埃默里·埃利奥特;黄秀国;;国家梦想与警醒:美国小说的全球警示[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7 蒋天平;;异化中的“屈从性崇拜”——析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小说中被异化的疯癫[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帕特里克·D·墨菲;龙迪勇;杨莉;;当代美国小说中的自然[J];鄱阳湖学刊;2012年03期
9 金莉;;20世纪末期(1980-2000)的美国小说:回顾与展望[J];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10 李曼曼;汪承平;;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特征[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虞建华;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本土化[N];文汇报;2007年
2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弋璇;美国小说的全球警示[N];文艺报;2009年
4 康慨;2007:图书业的凄凉之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任井;纽约鲍曼书店拍卖珍本图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洪治纲;在开始的地方结束[N];文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晓妍;基于语料库对19、20世纪美国小说中虚拟语气的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蒋睿;抗战时期重庆美国小说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董彦;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纽约”[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s,
本文编号:2575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7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