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嬗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英;;鬼神中的文学——浅谈屈原的《九歌》[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2 胡春桥;;从寡母形象说开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3 余添;;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4 胡敏娜;;《紫色》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罗斌;;论弗罗斯特传记中的叙事伦理[J];求索;2011年07期
6 贾向丽;;谈高加林形象的现实主义深度——读《人生》札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卢凤娥;;论衬托手法在诸葛亮文学形象上的运用[J];传承;2011年21期
8 颜同林;;《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与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丁东粮;;《紫颜色》:黑人妇女生存与解放的缩影[J];天中学刊;2011年04期
10 赵阳;;从文学形象到舞蹈形象的转化——对两个版本的舞剧《红楼梦》的分析[J];齐鲁艺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时茂;;电影表演艺术断想[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安佑忠;;在非洲拍黑人现场肖像[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小康;;文学想象与文化群落的身份冲突[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封野;;论李白诗歌中的艺伎形象[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6 何永康;;美,寓于运动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视[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7 李仁堂;;生活、技巧杂谈[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8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刘子敏;;论小说《紫颜色》对三角关系模式的新诠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芳;托妮·莫里森:写出黑人妇女的出路[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秀娟;展现上海新的文学形象[N];文艺报;2009年
3 ;民警文学形象塑造谈[N];人民公安报;2003年
4 许周鹣;异样的生存 独特的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黄开林;打工文学能否“潮声再起”[N];深圳商报;2005年
6 李建盛;建构形象诗学[N];文艺报;2006年
7 李保平;伟大的格局[N];辽宁日报;2008年
8 ;当黑人女性走向成功[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刘構;塑造中国特色儿童文学形象[N];文艺报;2007年
10 王泉根;文学形象特点与儿童阅读需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莉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敏;《收获》的90年代[D];四川大学;2004年
5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宇辉;“唐伯虎点秋香”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莹;小说中的重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俊萍;试论形象学中“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二元交融[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吕超;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城市异托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余岱宗;被规训的激情[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莉莉;20世纪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樊;黑人妇女的救赎之路[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荣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工”文学形象流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冬梅;黑人妇女对自我的寻求[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姝;黑人妇女的赞歌[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颖;论文学形象的模糊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玫;[D];安徽大学;2003年
9 曹姗姗;在苦难中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付晓;倾听她们的声音——《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的对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3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