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桑的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涛;霍桑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构[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2 刘应德;完美的珍珠:霍桑内心忏悔的化身[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3 阳根华;;从西方文化视角看霍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高杏生;为什么霍桑扶摇直上而朗费罗一落千丈[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董兰;霍桑《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象征手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曹亚军;霍桑及其《红字》之二:“海关”及通奸罪的政治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李世强;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翁长浩;;从《人生的行列》漫评霍桑的伦理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任晓晋,程宝燕;林中的噩梦 成长的历程——《小伙子古德蒙·布朗》新解[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4期
10 陈了;漆黑的土地 鲜红的A字——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文开;论霍桑的现代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5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8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9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96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