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一岁小鹿》的生态批评

发布时间:2020-03-23 18:58
【摘要】: 玛·金·罗琳斯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描写佛罗里达内陆朴实的乡村生活而著称于世。《一岁小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1938年出版后立刻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在第二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在更深的层面上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解读。 除引言和结束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三章。 引言部分介绍了玛·金·罗琳斯以及《一岁小鹿》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并对小说的基本内容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由于儿童与自然同时处于人类社会的他者地位,所以儿童文学作品必定是生态批评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一个提示性的和开放性的体系,生态批评与生态学、伦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著名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就是从传统的价值论伦理学出发,提出了自然是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价值论。而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理论则是一种生态中心论的世界观,包括“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和大写的“自我实现”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章探讨了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的价值。根据罗尔斯顿的理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小说中的贝尼·巴克斯特一家住在弗罗里达半岛的最深处,与自然接触密切。在对贝尼一家与自然接触的描述中,小说充分体现了自然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各种资源的工具价值。而对动物自然习性以及大自然优美风景的描述充分展现出在没有人类参与下的自然所表现出的内在价值。同时小说中体现出的自然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价值创造系统。 第二章分析了不同的人物对待自然的言行,说明无论是强势还是弱势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就如长在自然身上的毒瘤一样,是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的根源所在。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范式控制下的自然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自然也用自己独有的灾难语言对人类提出了警告。 论文的第三章聚焦于小说中的孩子。大写的“自我实现”过程就是人不断扩大自我认同对象范围,超越整个人类而达到一种包括与非人类世界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孩子是希望,更是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希望。“草翅膀”与小主人公裘弟都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认同。裘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成人世界和自己的经历中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生态意识得到加强。随着孩子们的不断成长,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写的自我的希望。 自然是有价值的,不仅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然而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就如生长在自然身上的毒瘤一样,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由于孩子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认同,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和学习,他们必将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写自我的希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泓;“老水手”的漫长旅程——从文学视窗中看人类生态意识的衍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阮世勤;;《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伦理学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3 王育烽;;《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4 杏红;;从生态批评理论谈华兹华斯的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谢丽琴;;激流归大海:《白鲸》的生态批评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7 朱先明;于冬云;;从《寂静的春天》看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思想[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8 王育烽;陈智淦;;回归自然——《乞力马扎罗的雪》之生态批评[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苏屹峰;;从《寂静的春天》看卡逊的文艺生态理念[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余谋昌;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J];求是学刊;1992年02期



本文编号:259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