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学

发布时间:2020-04-21 06:54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德语诗坛的著名诗人里尔克进行考察,结合其文学作品、书信及其人生经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其诗学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 为了对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学做一个整体把握,本文分引言、正文三个部分以及结语来进行论述。 在引言部分,笔者就国内的里尔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为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国内的里尔克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里尔克诗歌的解读,对诗歌主题的解析,以及从艺术等角度用跨学科的方法对里尔克的诗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梳理了里尔克与存在主义的理论渊源,为里尔克的存在主义诗学这一课题的合法性做出阐释。一方面,里尔克承继且深化了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精神内核,尤其是“死亡”与“恐惧”两个理念;另一方面,他对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和萨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里尔克的诗歌直接促成了海德格尔的诗性思维的转向,这不仅表现在海德格尔对里尔克及其诗歌的思考,而且表现为对里尔克诗歌关键词的借鉴、死亡思想的承继。萨特对里尔克思想的继承则表现为逆向接受,笔者将里尔克的《马尔特手记》与萨特的《厌恶》加以对比,探讨了两部作品写作方式、思想精髓的关系。本文还比较了《马尔特手记》与萨特前期的存在主义思想,从自我与他人关系、对生活、自我的认识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契合之处。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生死爱欲、孤独与恐惧以及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探讨了里尔克存在主义诗学的生命观。里尔克认为生与死是同一的,死亡是生存的组成部分,依靠生命而活,在生命的最内层。爱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对象只有方向,它的最终目的是向世界敞开,走向广远。性在里尔克看来,是一种原始之力,是一种向着顶点的聚精会神。孤独和恐惧是生活的常态,里尔克突出了这两个因素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宗教信仰上,里尔克是一个个体主义者,他将上帝与神区别开来,并区分了不同国度的上帝。在他看来,上帝是一个方向,并走向敞开。 最后一个部分,从艺术本质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集中讨论里尔克存在主义诗学的艺术观。里尔克认为诗歌就是经验。艺术的开端是虔诚,由外在的生活经验和内在的感受构成,寂寞是艺术创作的推动力量。他将语言分为诗性语言和日常语言,并力举诗性语言。在艺术创作中,里尔克认为主体与所写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深层移情”,是相互走向对方的过程。在时空问题上,他认为时间标准已然失效,并主张空间世界的观念。最终将有形之物转化为无形之物,将其变成存在,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 在本文的结语部分,笔者结合现今消费社会的社会特点,强调了重新重视里尔克及其作品的必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16.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繁红;;管窥宗教存在主义视域下的托尔斯泰生命观[J];名作欣赏;2012年20期

2 段新和;;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义[J];校园英语;2019年28期

3 沈彤;;浅析影片《你好,疯子!》中的存在主义[J];视听;2018年05期

4 王莎;;存在主义影响下的新教育思想[J];教书育人;2012年24期

5 宋田n,

本文编号:2635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35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