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龙,押沙龙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冠夫;;“罪恶”的现代诠释:作为现代悲剧叙事的核心——威廉·福克纳作品对“罪恶”的审美呈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邓凌云;;论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班吉形象[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3 魏金梅;;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的引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胡文慧;;美国南方传统道德下的悲剧——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母亲形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5 靳丹宁;;艾米丽的需求缺失[J];飞天;2011年16期
6 石薇;;论《押沙龙,押沙龙!》中的种族主义[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7 龙波宇;;谁是真正孤独的人——浅析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一个被忽视的角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8 董亮;;寻求精神家园的没落贵族——《欲望号街车》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女主人公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隋刚;;福克纳的五维文学空间及其显现方式——评《福克纳:破裂之屋》[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罗震山;;《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艾米莉的悲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新;;A.斯科特·伯格和《天才的编辑》——《天才的编辑》的创作、出版和传播[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徐静;;从语用的角度解析艾米莉悲剧命运的成因[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俊;关于《福克纳随笔》的随笔[N];文汇报;2008年
2 ;百万欧元购回乔伊斯6页手稿福克纳2页书信拍至近1.8万美元[N];文学报;2006年
3 向明;文学大师的“另一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苏童;不好读也不放弃[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李开复;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N];光明日报;2007年
6 熊元义;敬畏天山[N];文艺报;2006年
7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作家要了解街上发生了什么[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张杰;作家进高校渐成趋势[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谢志强;西方文化视角:目光关注东方[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艾西;悬念如此制造[N];长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m 波;乱中求序—《喧哗与骚动》的文体特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3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全华;《押沙龙,押沙龙!》文体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闫美合;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他矛盾的女性观[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晨;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毁灭式女性形象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其亮;事实和虚构:威廉·福克纳的种族批判思想探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陆雷;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迷惘青年[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春艳;美好人性的召唤[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传习;聆听与对话——论福克纳影响下的80年代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4年
8 王海霞;生命中的冲突与伤痕[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党敬华;《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复调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娜;自由意识与禁闭处境的博弈[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4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