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培德;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J];文史哲;1980年02期
2 平颖;海明威小说的叙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3 李迎丰;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克冰;海明威小说艺术点滴谈[J];语文学刊;1987年03期
5 戴桂玉;戴桂玉;;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6 黄娟娟;;海明威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7 钟进平;略谈海明威小说中的“勇气”[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8 夏春红;;《老人与海》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兼论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J];理论学习;2006年07期
9 王立昌;;《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哈利之死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10 洪爱云;王新伟;;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悲剧意义[J];飞天;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雅歌;;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德福;;普列姆昌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汪介之;吴晓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李兢兢;;论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蕴[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林婉娇;;《暗夜行路》中的女性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卢丹;;畸形的表述——对媒体选美赛事报道的再解读[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8 田永红;;土家族傩坛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国蓉;;简论辛词女性形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 洁;让女性形象在荧屏绽放真善美[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周晔 林林;谁是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N];文艺报;2000年
3 温亚军 邓晖;教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陆敏;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龚静;她们,“有意味的”世纪形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王世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审美取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罗韵娟 谢钰婷;网络女性频道的内容分析与解读[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文红霞;徘徊在觉醒与迷惘之间[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乔虹;中国女性形象教育工程第二阶段活动启动[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仁怀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祁小平;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巍;“文革”时期女性形象政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曾静;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君;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3 白军芳;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美珍;女性的冲决樊篱[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遥;伦理困境与自由危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峤;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角度论“翻译等值”[D];安徽大学;2004年
7 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燕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跨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艾洪磊;曹禺、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许黎丽;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4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