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三岛由纪夫的男色性爱论与虚无死亡观

发布时间:2020-05-20 11:04
【摘要】: “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尔斯·曼并称为20世纪文坛四大代表。三岛由纪夫,是一位多产作家,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如《金阁寺》《假面自白》《春雪》等优秀作品。在文学世界中,三岛一直游走于肉体与知性、生与死的紧张冲突中,并且把这种冲突延续到了生活中:娶妻生子但又爱慕男性肉体;留恋生命又倾向死亡;活在当代民主社会却又妄想恢复以天皇为中心的,以武士道精神为支柱的大一统帝国。当这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在其独特的男色性爱论和无常死亡观的影响下失衡、激化时,三岛最终选择了为天皇,为大一统幻想剖腹自杀,血溅自卫队总监部。在三岛死后,日本文学研究者围绕他作品中生死冲突、美恶对立、“血与死和残酷”构成的华丽而阴郁的虚无世界以及若隐若现的国粹主义展开了激烈地争议。 本论文试图深入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界与精神层面,把三岛的美学理念与政治意识结合起来,借助精神分析理论,运用社会学和佛家的虚无轮回观来探讨三岛独特的性爱论和生死观,认为三岛最终的剖腹自杀是由于非正常的性倒错和独特的死亡观造成的。三岛作为一位活在审美幻象中的“软文人”在试图把自身的美学理念付诸实践“硬行动”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色彩,并以极端的方式迎接死亡。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从国内外对三岛关注的程度的反差入手,尤其是国内以前对三岛偏重政治色彩的贬斥和现在偏重美学挖掘的现状,探究了三岛自杀这一行为中隐含的男色性倒错和虚无的死亡观,观照三岛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不可避免抹上的政治色彩。 正文共三个部分。第一章侧重从传记批评和精神分析相结合的维度论析三岛反常态的性取向和审美意识,论析三岛由纪夫由于从小父母爱的缺失,祖母权威的控制等后天家庭氛围所导致的性倒错。结合精神分析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性倒错以及社会学中的父权中心、后天行为说来分析他对圣塞巴斯蒂昂的雄健阳刚肉体的热爱以及在文学世界中呈现的各种同性恋形象。 第二章聚焦于三岛由于特异的性取向(即同性爱)、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社会等因素所造成的独特的虚幻无常的死亡观,这种独特的死亡观也是把三岛导向死亡的另一大原因。 第三章侧重将三岛由纪夫的男色情结与死亡美学结合起来审视三岛如何把自杀(死亡)作为畸形性爱的宣泄口,把由于性倒错备受压抑而过剩的里比多投注于“父权中心社会”的象征者——天皇的过程,以及他选择推崇《叶隐》哲学,选择武士道和最终当残忍、殉教美学走向极端时选择剖腹自杀的必然,由此揭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日本民族“菊与刀”的文化模式与三岛美学的关联性。 第五部分是结语。本文以三岛剖腹自杀为论析的基点,把美学理念与政治意识结合起来探究三岛在独特的男色性爱论与虚无死亡观影响下走向自杀(死亡)的社会文化蕴含。认为三岛在日本民族文化“菊与刀”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为天皇誓死效忠,却没有意识到军国主义时代一去不复返,战败初期大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对法西斯战争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时候,三岛却依然活在以天皇制为中心的传统美中,最终采取了畸形而极端的为天皇剖腹自杀的行动,注定成为时代的弃儿。
【图文】:

基督教,肉体,生命的,病态


巴斯蒂昂:生于 3 世纪中叶,后任罗马军队的近卫军长官,30 岁就结束说世由于殉教而结束其生命的。岛由纪夫崇尚圣塞巴斯蒂昂浑圆的阳刚肉体,,陶醉于圣塞巴斯蒂昂殉教,并在有生之年病态式模仿着圣塞巴斯蒂昂的死亡图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31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亚美;论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文彬;论三岛由纪夫的男性崇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邹园;表现、有机体、主体:三岛由纪夫的美学谱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国庆;耻辱心理与三岛由纪夫小说的“怪异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2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2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