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中的飞散意识
发布时间:2020-05-20 21:07
【摘要】: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因他一生中发表过的唯一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而闻名。这部小说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 本论文在总结梳理现有拉尔夫·埃利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探讨,即挖掘文本的飞散特色,从而揭示作者在深刻意识到本民族的文化危机及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的同时,开创了一种和美国黑人经历相匹配的独特文风。 美国黑人文学从诞生时起,在其艺术和主题上就经受着同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趋势的斗争,许多优秀的美国黑人作家都往往身陷其中而困惑茫然。杜布依斯称之为“双重意识”。在《看不见的人》中,埃利森通过小说主人公追寻理想这一隐喻性的经历,关注了美国黑人的身份困境,并通过主人公在小说结束时最终象征性地返回地面暗示了一种飞散居民应该采取的生活态度。这就是飞散意识,一种和旅行移居及混杂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而在当今的多元文化时代中游刃有余的概念。 埃利森在他的文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展现了这种态度,《看不见的人》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主题上都是飞散意识的集中体现。 混杂性表意性和双重声音是小说文本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飞散特色。混杂性是小说语言层面上的特色,埃里森在运用居住国语言创作的同时,有意识地扭曲这种语言并通过大量黑人土语和民间材料的运用来使其混杂化。他还把本民族文化传统和黑人文本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特征—表意性和双重声音运用于小说中,以表现其在居住国社会中生存的两难处境及谋生策略。 在主题上,埃利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描绘了现代美国黑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心理图景。通过展现主人公精神上从最初的混乱、到伪装、以及到最后的布鲁斯精神这一历程,也就是一段从困惑、逃避、到最终积极融入社会的过程,埃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73204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东;透过《看不见的人》分析美国黑人的人生困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3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