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对日本社会“暴力性”的思考村上树小说新论

发布时间:2020-05-21 03:36
【摘要】: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暴力”是一个核心概念。村上将一切对个体灵魂价值构成威胁的事物均纳入“暴力”的范畴。于是,在村上小说里,“暴力”的含义变得相当宽泛。但是,村上最关注的还是日本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所包含的体制性暴力。他的创作以个体面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时所感到的无奈、压抑为起点,进而对这一社会体制的暴力性进行深入解剖。这体现在他的《且听风吟》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这一路的创作中。村上特别关注日本式“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自我的剥夺、对个体爱欲的压抑。村上在揭示当代日本社会的暴力性的同时,还以独特的思考方式,从日本的整个现代化历程中去寻找这种暴力性的渊源。从《去中国的小船》、《寻羊冒险记》到《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村上这一路的创作展现出一位积极反思历史的作家的形象。在他看来,当代日本社会的暴力性一脉相承于日本的近代历史,与黑暗残暴的战争历史密切相关。村上认为,战前和战后的日本从表面上看似乎截然不同,但剥去表皮,其漠视个体灵魂价值的本质却一直没有改变。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现有创作体系中,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将两路创作结合了起来,当下与历史不再泾渭分明,历史就包含在当下之中,当下也受制于历史。与此同时,村上还将批判的锋芒延伸到大众传播等领域。他发现在日本这一特定的社会里,大众传播扮演着体制性暴力的帮凶的角色。这样,村上独特的社会历史批判方式在《奇鸟行状录》中得到全面展示。 本文立足于村上创作体系之整体,以《且听风吟》、《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去中国的小船》、《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等重要作品为具体分析对象,运用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等方法,围绕村上小说中“对日本社会‘暴力性'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描绘出村上小说批判体系的独特面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亚雷;;村上春树牌森林[J];西湖;2011年09期

2 晓言;;生命的暗室[J];家庭之友(佳人);2011年02期

3 张静苑;;日本消费社会下纯文学的发展——以村上春树的创作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4 陈思;;从艺术表现上论《挪威的森林》之东西文化的融合[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5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吕娟;宋玉莉;;村上春树短篇小说长篇化的特征研究与分析——以〈萤火虫〉到《挪威的森林》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王桂英;;内容现实文体现代: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8 杨圆;;解读短篇小说《冰男》中的绝对孤独[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9 吕秋薇;;浅析《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J];世纪桥;2011年11期

10 谢宗玉;;暴力美学:文明社会的魅影[J];文学界(原创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嫦;;家庭心理治疗青少年家庭内暴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沈自力;;20例腹部外伤皮肤无伤痕腹腔脏器破裂的法医学鉴定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文辉;王予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缝合修复后愈合的研究进展[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羽;邓春华;戴宇平;;阴茎折断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祝家镇;吴家櫦;左芷津;;关于制订我国《法医法》的建议[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黄强民;纳强;张琛;张雄文;杨聪林;陆景华;王建龙;徐恒旭;;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脊柱不稳[A];玉溪市第二届骨科学术研讨及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朱华;李兴彪;韩军鸽;冯相平;;法医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威;村上春树张悦然力荐《蒂凡尼的早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潘启雯 吉羽;村上春树 风行中国2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四川外语学院日本学研究所所长 杨伟;用身体来阅读村上春树[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卷土《1Q84》重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轩文 编译;村上春树:我对写年轻人更有兴趣[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翻译家 林少华;我的诺奖预测:村上春树[N];文学报;2010年

7 知名翻译家 林少华;村上春树笔下的地震[N];东方早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日本年轻人很少看村上春树了[N];文汇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鲁;林少华村上春树的“译家”之言[N];中国邮政报;2004年

10 吴洪群;懒惰的村上春树[N];青海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施展;神秘与凡俗之张力下的政治[D];北京大学;2008年

7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勃;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相关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芳芳;《1Q84》与日本社会的暴力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赵威;对日本社会“暴力性”的思考村上树小说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翟昶明;暴力性视频游戏经验与游戏者的一般行为控制功能[D];宁波大学;2011年

8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3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3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