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我的光辉岁月》和《一切为了爱》中角色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6:19
【摘要】:早期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殖民地,有较深的男权烙印。妇女的地位很低,面临着被母国英国放逐和被澳大利亚社会放逐的双重困境。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女性作家们都迎着逆境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借助自己的小说作品来阐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 Miles Franklin和Christina Stead是澳洲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两位女性作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我的光辉岁月》和《一切为了爱》创作于不同的年代,但都探讨了相似的问题。这两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两部作品的女主角都为了自由,为了独立,为了追求个性自我而历经坎坷。小说中的女主角的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本文通过对两部经典作品的比较,分析了其女主角的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成长的深刻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海蓉;;做自己的主人[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2 陈伯达;;环境和心境[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3 马小敏;;浪漫抒情小说在20-40年代的新陈代谢——以自我和田园浪漫抒情小说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4 宁云中;;我是谁?——成长小说中成长主体的身份思考[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5 董朝峰;;有关当代中国女性阅读问题的几点探讨——与宋代以来中国古典女性阅读的对照[J];图书与情报;2011年04期

6 丁宁;;纤维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语义表达[J];美术向导;2010年05期

7 许前哨;;浅谈景观雕塑设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8 斯诺特;;人这样成长[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9 李鹏克;吴新;;秦皇岛城市雕塑规划探讨[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10 张盛秋;;高希均:我是书生,为书而生[J];人物;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雷波;;福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郑国良;刘伟;;浅谈绿色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曹楚生;;水利水电和环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5 王海澜;郑崇友;;关于技术灾害及其减防的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毛白滔;杨茂川;;谈城市色彩设计[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仁义;Orit Manor;Pierre Georlette;;阻燃剂与环境[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金亮;王平;;多溴二苯醚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危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9 俞是聃;;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毒理的研究和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黄朝晖;薛冰;熊昌国;李明武;;军用加固液晶显示器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海山;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人口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媛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关系营销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帅斌;物流产业化发展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云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及在环境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鹏;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赵显武;铁电材料压痕裂纹的开裂与环境开裂[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向斌;西汉赋生命主题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红霞;靠近——由体验到画面[D];四川大学;2005年

2 余江涛;试论辛词的自我人生主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晓芹;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佳音;材料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5年

5 龙漪;兆明网吧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吴馨;追寻自我的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贺静;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朱贤勇;我国汽车企业分销渠道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夏伶;自我·性·性别[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彭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数学差生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6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76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