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亭亭作品创作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任葆华;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5 范玉刚;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7 赵志立;;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岚;译者的创造性与受约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曾一果;“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文婕;《黑暗的心》的象征手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5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君;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3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俊杰;从《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笑瑛;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81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8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