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模糊美

发布时间:2020-07-13 22:53
【摘要】:现代派小说流派众多、价值多元、观念各异、手法新颖,成就显著。现代派小说远离传统小说的创作原则、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对形式技巧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使小说呈现出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美,丰富和拓展了小说的表现方法、艺术技巧和审美意蕴,推动小说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考察现代派小说的生成背景,概括其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化、非理性、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潮及现代心理学的广为流布,影响了现代派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的审美观照。世界与自身都不再有确定的意义,小说的意义世界也变得不确定。现代派小说的思想特征是突出表现两个主题:异化和批判。其艺术特征是作品中的时空、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呈现出模糊美。 二,论述模糊美的特质——不确定性。首先对模糊性进行界定,模糊性就是事物的类属、性态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总是体现在事物的中间状态、流动性之中;其次,阐述模糊美的特质在于不确定性。美是明晰与不明晰、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不明晰性、不确定性的发展导致模糊美的产生;最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指出,19世纪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小说的意义世界是清晰而确定的。20世纪现代派小说则表现出众多不确定因素的交织,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模糊的美。现代派小说模糊美的实质是不确定性。 三,论述现代派小说模糊美的生成——小说的时空、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模糊性,造成了小说的模糊美。现代派小说大量使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意识流”及象征等表现手法,变人物的性格化为抽象化、符号化;有意识地打断情节的链条和因果性,采用断裂、闪回、肢解等形式,淡化情节甚至造成情节缺失;大量能指的堆砌,有意造成语言的多义性、歧义性;作品中的时空、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模糊的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杰;;论诗的谐趣美[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2 魏金梅;;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的引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丁瑜;;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4 侯艺兵;百科全书式的老人施蛰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3期

5 李江;;聂华苓短篇小说艺术特色探析[J];才智;2011年2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凡;;海洋文化与海洋环境保护[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许浩;廖宗麟;;试论“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区别的实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王喜臣;夏斌;刘金英;张显良;;多宝山斑岩铜矿地球化学场[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新;;2008年1月雨雪冰冻灾害对平顶山供电影响调查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王友胜;;李白的咏史诗及其审美价值[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6 张晓红;;论《小城畸人》中的丑与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8 刘保昌;;小说文体:在1985年及其以后[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晓兰;女人:作为都市的象征[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江子;《有人醒在我梦中》[N];文艺报;2010年

3 张菊荣;儿子读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烟雨;花园小径[N];青海日报;2001年

5 杨海蛟;千淘万漉 吹沙到金[N];光明日报;2003年

6 王学渊;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N];中国海洋报;2003年

7 吴岳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李洱;作家与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罗颖杰/文;对生活与创作充满激情的女作家[N];浙江日报;2005年

10 王继友;王小平提出“合和思想”新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小平;中医学合和思想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和军;论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模糊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玉永;20世纪中后期海峡两岸现代派小说比较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龚举善;走过世纪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同兵;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君;新时期生态诗歌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文怡;中国扬琴传统流派差异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晨;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云东;血泊中开放的花朵[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适;沂南汉画像石墓设计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夏晶晶;菲律宾产业集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4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54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