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20世纪法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0-07-15 15:41
【摘要】: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形象的异域表述的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既有纵向的形象史梳理,也有横向的国别研究。本文以20世纪为时间线索,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马尔罗的《人的状况》、尤瑟纳尔的《王佛脱险记》和杜拉斯的“情人”系列小说为个案,进行“中国人形象”的差异性分析和阐释,并探讨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 引言部分以提出问题的形式介绍了国内“中国形象”研究的现状,并对论文选题范围的选择原因进行了说明。目前的“中国形象”研究成果颇丰,但尚未就“中国形象”、“中国观”、“汉学”等容易混淆的概念作明确区分,研究者对西方文本中的“中国形象”的真伪标准和价值判断的把握存在分歧。本文借鉴法国形象学研究的新成果,避开对真实性的探讨,而从形象塑造者的创作动机和文化需求寻求解读小说中“中国人形象”的突破口。 第一章分析了《勒内·莱斯》塑造“中国人形象”时采用的“城/城中人”模式和作者将紫禁城作为内心帝国的“异托邦”隐喻的文化动机。谢阁兰反对同化或抹杀异域文明,提出“异国情调即审美”。小说集中描绘了北京三道城中的中国女性形象,通过先预设整体性格,再以个体特征加以颠覆的方式,阻碍叙述者介入,保全紫禁城的神秘性和封闭性,实现了作者强调“非我”的独立性和对不同文明之“差异”进行精神探险的文学主张。 第二章分析了《人的状况》契合时代语境的新“中国人形象”和作者采用中国革命题材的深层文化动机。马尔罗笔下的中国人是20世纪首批中体西灵式的文化混血儿,作者强调“中国人形象”的文化属性而非自然属性,强调现代语境下中国人的自我意义生成。他采用中国革命题材创作,是对革命题材和中国题材的双重利用,旨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下中国人之间的各级各类冲突,表现大写的“人”孤独而荒诞的生存状态。 第三章分析了短篇小说《王佛脱险记》以“艺术”主题为统摄、以道家思想为哲理蕴涵而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尤瑟纳尔描绘的中国人,寓意大于形象,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审美理念层面的中国人。“中国人形象”与中国道家文化的关系是石头和桥拱的关系,作家关注的是对后者的阐释,但后者的存在绝离不开对前者的表述。 第四章分析了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中“情人”形象的嬗变背后,作者始终不变的对“中国人形象”的执著。并通过对比《情人》和《北方的中国情人》描述“中国情人”及其父亲的前后不同,阐述杜拉斯执著于“中国人形象”的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6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琴;;马可·波罗的演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林莺;;福柯视域下法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镜像[J];法国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莹莹;从尤瑟纳尔的哲学宗教融合思想看人类的生存状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陶丽萍;1917-1929留学欧美作家笔下的西方形象[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之凡;西方图像的中国形象异化和视觉文化批判[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2 王清;当下中外合拍电影的文化融合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许一明;水之镜:尤瑟纳尔《东方故事集》中对人类自我完成的追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苏宁;近年美国情节系列剧中国人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5 张莉;试论尤瑟纳尔的男性崇拜[D];南京大学;2013年

6 陈玉婷;2000年后韩国历史剧中国人形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文;马尔罗作品中的“荒诞”哲理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6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56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