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纽约下的朝圣—对《纯真年代》中两类女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2 21:13
【摘要】: 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鲜明的背景,幽默的讽刺,犀利的笔锋以及深刻的含义而闻名于世。她擅长刻画社会对个人性格和命运的影响以及老纽约上流社会里各个不同人物的口常生活和他们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同时,作为一个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对女性的命运和地位也有着深入的了解。为她赢得普利策奖的小说《纯真年代》就是一部刻画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以及男权社会里妇女的从属地位和悲惨命运的经典之作。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纯真年代》进行分析,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本文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作品。女性主义的一般观点是:人类社会是由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因此有了“父权制”这一术语。女性主义认为,性政治在这个有男女两性构成的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习惯规则和历史问题。女人可能在生理上处于弱者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心里上和文化上也处于弱势。在男人看来,女人是附属品,和自然物一样客观,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男人的需要,因此对男人来说是“他者”。波伏娃认为女性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是天生卑微的。她还认为女性总是被男性定义为他者。在她的真实自我和社会对她所期望的他者角色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整篇论文探究了伊迪丝·华顿对十九世纪末期上流社会的抨击以及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通过对文中两位性格对比鲜明女主角对理想的爱情生活及个人自由追求的心路历程,以及伊迪丝·华顿在描写人物和叙述故事时的矛盾心理的分析,充分展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由于被置于“他者”地位所经历的生活的压抑与困境,并指出导致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是男权社会。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概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作者个性及经历对其文学生涯的影响。第二部分概述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依据和批评模式。第三部分分析了文中两位女主人公起点相异结局相同即均被挫败的追寻理想之爱及个人自由的心路历程,阐明了在男权社会中,纯洁的戴安娜与野性的阿芙洛蒂特均属于“他者”。她们从男权的神话中被唤醒,只是作为一个遵从的附庸而并非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第四部分更进一步描述两位女主人公在“老纽约”中的经历和遭遇,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妇女对自我解放、自立自强的要求和斗争。不可否认这些“老纽约”中的女性们受各自生活的时代、环境所制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鉴于有限的文章篇幅和自己能力的不足,我在论文最后则提出了一些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766356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荣贵;;美国“金字塔”里的女性悲剧——评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2 杨金才,王丽明;老纽约社会的婚姻——论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创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3 刘钊;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6期
4 仲敏义;;现实囚笼中的精神自由——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李永花,王苹;王安忆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女性主义批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潘建;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7 金文野;女性主义文学论略[J];文艺评论;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76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6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