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黑人女性的狂欢之旅——狂欢化理论视阈下的小说《秀拉》

发布时间:2020-08-07 04:30
【摘要】: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主要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的友谊,建构的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虚拟世界,这与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图从狂欢精神、狂欢化的人物刻画以及狂欢仪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秀拉》与巴赫金的理论的共鸣之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郑雪贞;王敏;;《秀拉》的自我寻求主题与对话[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婉;;穿比基尼的“花木兰”——从叙事学角度看迪斯尼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改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朱贺琴;;维吾尔族体育娱乐习俗中的文化生态[J];大家;2012年12期

3 朱荣华;;狂欢理论视角下的《看不见的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李家军;;土家族原生态舞蹈的狂欢意味[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夏忠宪;《红楼梦》与狂欢化、民间诙谐文化[J];红楼梦学刊;1999年03期

6 娄素琴;;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的狂欢性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骁鸣;杨晓静;;节庆文化变迁分析——以狂欢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8 梁炳辉;;基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探析高校新生心理引导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年18期

9 王家勇;狂欢化的诗性与人性童话——论金波《乌丢丢的奇遇》的文体开放性与复调对话结构[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段国祥;;成长的真实——《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狂欢倾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顾颖;;乐舞图中怪诞现实主义审美品格的狂欢化世界感受[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孔一蕾;大卫·马洛夫小说中的澳大利亚家园建构[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4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王乃华;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6 张隆海;《西游记》与《浮士德》中的个性解放思想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磊;新时期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李宝秀;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市场与产业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瑞红;果戈里《外套》主人公圣愚式形象与狂欢化意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豪;狂欢理论与ACG亚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罗荣;政府网站信息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长群;鄂西三胡乡苗族民居建房习俗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林卫星;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D];华侨大学;2011年

8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9 王春辉;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承笃;巴赫金文化诗学中的对话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梅;;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2 董莉;;谈西方现代派作品中的狂欢化因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0期

3 邹赞;;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孙长军;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研究[J];江汉论坛;2001年10期

5 徐芬;;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J];文学教育(下);2007年02期

6 吴承笃;;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启示[J];东疆学刊;2006年01期

7 田俊武;张柏柯;;《阿Q正传》中的狂欢化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林颖;;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审美内涵[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9 祁继香;;《欢乐之家》中的狂欢化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曾军;;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瑶;;狂欢化视角下的《拉格泰姆时代》解读——对历史的颠覆与重构[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素玫;;对话与狂欢:巴赫金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5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查晓燕;;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周游”模式刍议[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薛海宁;;《白雪公主》——狂欢的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四平;独树一帜的巴赫金研究[N];文艺报;2009年

2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3 刘文飞;彼岸的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与俄罗斯文论家谈论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兰守亭;《垂死的肉身》:失控的肉欲叙事?[N];深圳商报;2005年

9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钱中文;各具特色的对话 交往哲学与诗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2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琨;先秦两汉诗歌的狂欢化色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8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9 许丽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厂;美丑并存  庄谐共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小惠;《西游记》的狂欢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德军;《艾凡赫》:一部狂欢化小说[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戴春梅;论巴赫金狂欢化思想的文艺学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英梅;黑人女性的狂欢之旅[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立峰;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D];河北大学;2004年

8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9 袁瑾;赛博空间的狂欢[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郝俊吉;艺术与责任[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8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