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20:44
【摘要】: 在苏联,高尔基一直被定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我国知识界文学界对他的解读也基本上是沿自苏联对他的定位。如此一来,我国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以及读者对高尔基的认知普遍都趋于单一化和模式化。高尔基无疑是伟大的,但伟大并不意味着单一。高尔基是可以而且应该作面面观的。近年来,我们陆续看到了一些研究高尔基的新作;研究者们开始注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在还原的过程中,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是一个决不能被回避和忽视的问题。因为,高尔基的创作正起步于白银时代,在这个时代他走过了自己全部创作生涯中一半以上的历程。高尔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0多年的创作,也只有放到白银时代整个文学生活的大背景下,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其价值与意义。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研究将会是丰富高尔基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论文力图通过对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进行还原分析汇总,并借助于这些评论来揭示一个生动的高尔基,以期拓宽我们对高尔基的认知视野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论文从绪论入手,揭开问题的由来和选题意义,明确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框架结构。第二部分(即正文第一章)——作为个人的高尔基。此章分为4小节,主要涉及高尔基的生平、身份、声誉、地位等问题。本章的主旨在于:围绕上述问题将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以及高尔基的个人形象系统地还原出来。第三部分(即正文第二章)——作为艺术家的高尔基。此章分5小节阐述,涉及的系列问题有:高尔基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流浪汉与知识分子、上帝与人以及作家本人与无产阶级文学的关系等问题围绕这几个问题,论文力图将艺术家高尔基在白银时代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出来。第四部分——结论。总结全文,予以概括,并提升说明该论文的方法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12.0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精华;从俄国文学到苏联文学的中介——如何认识白银时代小说诗学(一种方法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赵淑贤;“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余壮怀;;列宁对高尔基关怀和教育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白素蓉;未发表过的高尔基的几封信[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小溪;;做青年的诤友[J];人民教育;1985年04期

6 达·格拉宁;王步丞;;谈谈高尔基[J];俄罗斯文艺;1986年04期

7 王秋荣;;学习高尔基需读哪些书?[J];图书馆杂志;1986年02期

8 罗伯特·沃思 ,王全义;马克·吐温与高尔基事件[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9 韦建国;二谈高尔基再认识论──试析高尔基后期创作的缺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韦建国;二谈高尔基再认识论——试析高尔基后期创作的缺憾[J];甘肃畜牧兽医;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今丹;陈誉华;张福会;王芸庆;;高尔基氏体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杨镇;范立祥;;三篇译文翻译日期的考证[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3 王春泽;;论划时代的作家——读高尔基论契诃夫小说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于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浅谈文章开头的几种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炜;;沈虹光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7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8 李丽;;谈谈怎样教育和培养独生子女[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韦启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凡;;漫画的艺术美[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舫;像火一样燃烧[N];人民日报;2006年

2 刘少华;我爱勇敢高翔的海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洪烛;回忆我的文学父亲[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杨建民;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复杂心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汪介之;俄罗斯文学研究——热点[N];文艺报;2001年

6 韩瑞亭;访高尔基文学院[N];文艺报;2000年

7 吴清资;穿越时空的经典[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8 童道明;高尔基笔下的李鸿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叶辉邋高平;陈寿朋:茫茫沙海上的海燕之歌[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玉梅;我国15位翻译家、学者获俄罗斯高尔基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来顺;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野中的俄罗斯现代化之路[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王萍;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磊;新时期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金俊飞;1.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与肝癌发生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2.高尔基碱性神经酰胺酶调控细胞增殖与存活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张楠;维莱里乌斯与罗马史学的通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蒋蕾;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川平;主体建构与困境救赎——王小波及其文学世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秀霞;白银时代的高尔基评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储婷;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张桂芳;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帆;阿赫玛托娃与中国诗歌[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江山;高尔基与苏维埃政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解晶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诗学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术艳;巴别尔小说的战争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王巍;蒲宁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刘径华;心灵的乌托邦——重读高尔基的《母亲》[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02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02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