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文学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2:18
【摘要】:雷纳·韦勒克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入美国,先后在爱荷华大学、耶鲁大学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是国际知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文学理论家之一 本论题主要试图从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理论展开论述,来“透视”其理论价值与局限,以求得对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发展以及当下文学史写作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部分分析韦勒克文学史观的基本范畴。韦勒克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不那么外在化的文学史的理论”,要求“文学”史与文学“史”的双重统一,强调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性”和历史意识。韦勒克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区别的紧密关系进行了界定,要求文学史家必须懂得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每个文学史家也必须是个文学批评家。在文学史的研究中,韦勒克提出了一种“透视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要求从结构、符号、价值三个不同维度审视作品。文学史的两个具体任务分别是描述作品结构的变化史和文学形式的发展史。韦勒克反对文学史上编年体分期法和政治分期法,主张纯粹按照文学的标准来制定文学分期。 第二部分阐释韦勒克文学史观的关键概念。韦勒克主张让文学史上的时期名称在文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考察和追溯了巴罗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这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名称,解释和说明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的情况。 第三部分追溯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理论来源。韦勒克的文学史观是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理论的形成受到多种文学观念和文论流派的影响,源头具有多元性。所以,韦勒克文学观大致是现象学文论、结构主义语言学、英美新批评这三个学派理论观点的综合式继承和发展。 第四部分对韦勒克文学史观的思考。通过对韦勒克文学史观的详细分析,总结出韦勒克文学史观的价值和缺陷。在分析中国大陆文学史写作的具体情况下,发现并借鉴韦勒克文学史观的有利部分,对建设和完善中国的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写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9
本文编号:2803683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重写文学史与新历史精神[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6期
2 金琼;;视域·方法·批评个性——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研究札记[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陈峰蓉;;透视“经验的客体”——谈韦勒克、沃伦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4 董乃斌;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J];江海学刊;1994年06期
5 杨冬;试论雷纳·韦勒克的批评史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李凤亮;功能·尺度·方法:文学批评何为——重读韦勒克札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7 康正果;;文学的思索者 韦勒克和他的学术建树[J];书城;1999年06期
8 宋大图;评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和形式主义文学观[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4期
9 胡苏晓,王诺;文学的“本体性”与文学的“内在研究”——雷纳·威勒克批评思想的核心[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1期
10 支宇,罗淑珍;西方文论在汉语经验中的话语变异──关于韦勒克“内部研究”的辨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803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0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