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故事”——论麦卡锡《穿越》中分形的空间构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小平;;从文明到荒野:论麦卡锡的《上帝之子》[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登攀;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中的环境伦理[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志清;;科·麦卡锡完成三部曲[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4期
2 李海娇;;小说《路》中的爱与希望[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3 蒋文婧;刘捷;;麦卡锡小说《路》中的生态伦理观[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4 方凡;;绝望与希望: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末日世界[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5 张小平;;从文明到荒野:论麦卡锡的《上帝之子》[J];外国文学;2012年02期
6 董鼎山;;受了麦卡锡主义迫害的作家[J];读书;1980年11期
7 张红路;麦卡锡主义的兴衰[J];世界历史;1983年04期
8 杨向荣;;玛丽·麦卡锡访谈录[J];青年文学;2008年04期
9 花花;麦卡锡[J];时代教育;2004年06期
10 杨忠民;麦卡锡及其主义的终结[J];书屋;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飞;;带着灯泡旅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笑笑;约翰·麦卡锡[N];工人日报;2011年
2 刘莉莉;历时23年才考取驾照,她的确有资格写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李永敬;“麦卡锡主义”秘密档案公开 罪恶昭然[N];检察日报;2003年
4 黄夏;暴力美学逆袭理性主义[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黄晴;“政治”的泄密 “泄密”的政治[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晓曼;奥运营销将带来体育产业新变革[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胡;麦氏打字机:25万美元一台[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彭小瑜;“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阎志强;如何提高亚洲篮球的竞争力?[N];中国体育报;2000年
10 冯伟;《血色子午线》:暴力背后的美学[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海;无序的世界和精神的救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璇;尚未开垦的绿洲——玛丽·麦卡锡研究初探[D];集美大学;2010年
2 房丽颖;麦卡锡《平原上的城市》生态批评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纪康婷;从《骏马》和《穿越》中的动物及荒野形象看科马克·麦卡锡的环境伦理观[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鲁效翠;论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怀旧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妍;论《穿越》中科马克·麦卡锡的生命意识[D];湘潭大学;2012年
6 李逸菲;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中的毁灭与重建[D];山东大学;2014年
7 孙娜;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中的虚无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王霞;科马克·麦卡锡《路》的生态美学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春雨;人类重生之路—科马克·麦卡锡《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姚婵;后“9·11”的文学启示录[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1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