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后派”文学的实验性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I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若滢;;另类的“存在主义”——论《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关系[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2 任兰兰;;存在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洪梅;;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观[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睿;李倩;;从存在主义看《土拨鼠日》[J];电影评介;2011年14期
5 张晓蕊;;教育与人的生存状态——基于存在主义视野的解读[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6 邢营军;;解读《一场美国梦》中的现代生活的存在主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7 刘振;;开启尘封的探寻——近百年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吴翊卿;贾莉萍;;变形世界中的自我——论《奇境》中主人公对自我的追求[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苏金珠;;直面惨淡的人生——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解读《红王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婧;程庆玉;;《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黑人女性的自我选择之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风;;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李乡浏;;略论船政文学[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3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汤铭;;局外人:一场伦理之辩[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莉;李抗;;西方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研究模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董正春;;爱国学子的心志 普罗文学的先声——漫议毛泽东早期诗词(联)在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8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纪如曼;;始终“亲密”着,却从未“联姻”——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许为勤;;别尔嘉耶夫哲学的内在超越及归宿[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学智;探寻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存在”轨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吴小如;呼唤一部理想的“近代文学史”[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重温萨特[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吴小如;近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N];光明日报;2000年
5 记者 吴云;特立独行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N];光明日报;2005年
6 ;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编译 粟周熊;存在主义促使自杀者增多[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关爱河 ;历史学家的两种能力[N];光明日报;2005年
9 赵丹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成也忧愁,败也忧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甘易;可称为逻辑存在主义的一种新哲学[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2 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成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连丰;艾丽丝·默多克哲理小说中的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白玉华;三种视角分析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沉默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昊;中国域外题材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论“战后派”文学的实验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卫林;荒诞与异化:哈金《等待》和《自由生活》的存在主义主题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翁姗姗;《你好,忧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正锋;沈从文:存在的危机与生命的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波;存在主义人生哲学透析[D];延边大学;2004年
6 李恩宁;论《还乡》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小溪;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意识[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孟冬永;试论安部公房文学的求索意识[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龚梅;“愤怒的青年”派的创作思想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纯;在矛盾中重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3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2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