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中亨伯特流亡的多元阐释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Literary Significance of Exile in Lolita
1.1 Exile as Literary Motif
1.2 Exiling of the Soul: Nabokov and Lolita
Chapter 2 Exile in Space
2.1 Humbert's Restless Moving
2.2 Humbert's Living in Between
Chapter 3 Exile in Time
3.1 Humbert's Indulgence in the Past
3.2 Humbert's Imprisonment in the Present
Chapter 4 Exile in Language
4.1 Humbert's Otherness in the Absence of Mother Tongue
4.2 Humbert as a Wandering Soul in the Other Tongu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光;余迎;;论《洛丽塔》的主题意涵[J];作家;2011年16期
2 陶涛;;从《洛丽塔》管窥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观[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思郁;;《纳博科夫传》——打破纳博科夫魔咒的传记[J];看历史;2011年07期
4 侯磊;;洛丽塔是怎样炼成的——读《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上、下)》[J];全国新书目;2011年09期
5 王雪梅;;纳博科夫《循环》与《完美》短篇小说主题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栗亚杰;崔娟娟;;解读洛丽塔的魅力所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吴娟;;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拼贴手法及其叙事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杰寇斯基;;《洛丽塔》:珍本书行当里的“生命之光”[J];全国新书目;2011年08期
9 老晃;;剧本欣赏10 改编[J];电影世界;2011年07期
10 郭娟;;《黑暗中的笑声》与《包法利夫人》比较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3 王霞;越界的想象: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6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7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琳;纳博科夫《洛丽塔》文本叙述的后现代悖论阐释[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家鹏;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韡韡;令人心醉神迷的彩虹[D];安徽大学;2010年
4 姜炜;思潮的迷宫 想象的越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光华;流亡者的现实观[D];安徽大学;2010年
6 朱叶飞;时代禁锢下的选择[D];安徽大学;2011年
7 陈琳;解析《洛丽塔》中的悲剧人物及其成因[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孟娇;《洛丽塔》修辞性叙事策略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雪峰;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洛丽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倩;对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4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