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问题刍议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问题刍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篇论文用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对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移植问题进行初步的系统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移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但相当难以探索的领域。其困难主要源于意境内涵本身的复杂性。在现阶段,,几乎每一个讨论古典诗词翻译的人都会谈到意境,但对于意境究竟是什麽,还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因此,目前对意境移植问题的讨论呈现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初步然而系统的探讨,本文指出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所引发的想象的形象的总和。意境创造的实质并不仅仅在于情景交融,更在于创造“象外之象”,能够把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遐想空间。因此,意境实际上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主体性在意境创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对译者这一特殊的读者在意境移植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意境移植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艺术。其再创造性一方面体现在译者对原诗意境中的整体审美意象在其头脑中的一种意念构建;另一方面体现在译者在用译语重写意境时的一种艺术表现力。 本文还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境移植的不可译因素进行了阐述:第一,汉语无主句的影响:第二,汉语中没有人称,性,数,格的变化;第三,意象组合时极大的灵活性。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可译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原诗意境在译诗中百分之百地再现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这些障碍正好给译者提供了空间,使其能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将原诗的意境美在译诗中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基于对意境特征的充分认识,本文指出译者应抓住意境美的三个基本美学要素,即意象,情,象外之象,用 地道的译语对原诗意境进行再创造。在对大量古诗词译诗进行比较鉴别的基础 上,本文分别讨论归纳了原诗意境的三个基本美学要素在译诗中再现的有效转 换技巧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对译者的主体表现也进一步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特别是强调译者在努力再现原诗意境的同时,还应考虑译文读者在理解与欣赏 译诗意境中的主体创造作用。具体对一整首诗的意境移植来说,本文也强调指 出原诗意境的三个基本美学要素的再现均要以其整体审美意象的和谐转换为 ——b 不曰。 本项研究不仅明确提出了意境移植过程中应把握的基本美学要素,而且研 究分析了意境转换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意境 主体创造性 意象 情 象外之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 in Chinese4-6
- Abstract in English6-11
- Introduction11-15
- Chapter On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Artistic Ideorealm15-26
- 1.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deorealm15-17
- 1.2 The Connotations of Ideorealm17-19
- 1.3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Ideorealm19-26
- 1.3.1 Fusion of Feelings with Scenes20-22
- 1.3.2 Adequacy Both in Form and Spirit22-24
- 1.3.3 Readers' Subjectivity24-26
- Chapter Tw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e Role in the Transference of Artistic Ideorealm26-35
- 2.1 Mental Re-creation of Original Artistic Ideorealm26-31
- 2.1.1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e Aesthetic Judgment28-29
- 2.1.2 Psychological Isomorphism and the Translator's Accommodation to the Writer29-31
- 2.2 Subjective Re-creation of Original Artistic Ideorealm in the Target Language31-35
- Chapter Three Untranslatable Elements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35-41
- 3.1 Implicit Subject or Point of View35-37
- 3.2 No Changes of Numbers, Genders, Tenses and Cases37-38
- 3.3 Great Freedom in Juxtaposing Images38-41
- Chapter Four The Transference of Artistic Ideorealm in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41-74
- 4.1 Aesthetic Constituents of Artistic Ideorealm and Their Transference42-65
- 4.1.1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42-53
- 4.1.1.1 Non-Culture-Loaded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45-48
- 4.1.1.2 Culture-Loaded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48
- 4.1.1.2.1 Figurative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48-51
- 4.1.1.2.2 Symbolic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51-53
- 4.1.2 Emotion and Its Transference53-58
- 4.1.3 ”Images beyond Images” and Their Transference58-65
- 4.1.3.1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Artistic Ideorealm59-61
- 4.1.3.2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Implicit Beauty61-65
- 4.2 A Case Study: on the Transference of Artistic Ideorealm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行宫65-74
- Conclusion74-76
- Bibliography76-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珊;;从司空图的“三外”论看《红楼梦》诗化特征[J];名作欣赏;2011年24期
2 徐娜;;论舞蹈意境的表现形式与生成[J];作家;2011年16期
3 陈宏伟;;版式设计课程创新谈[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4 冷瑜;;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张利华;;浅析古代文学中的意与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孙翠翠;;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意境与情感[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7 李娟;;杜甫草堂园林意境初探[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8 朱兵;;浅析中国绘画的意境美[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9 任钧;;英语教学穿插课件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10 王盛国;;动画短片的创意思维方式和成功条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魏琰;刘婷杰;;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A];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刚;杨飞;夏燕;;数字艺术下水墨动画的变迁[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幸靓;李鹏宇;;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与文化语汇表达[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萍;;仙乐明耳 妙语润心——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庄希祖;;林散之先生书法意境初探[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张文;;试论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俊春 ;平淡之中写意境[N];美术报;2005年
2 俞伦;意境人生[N];文艺报;2011年
3 根石;传神与意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春星;清润与秀逸的意境[N];青海日报;2011年
5 外国文学所 史忠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内涵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邢学斌;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N];西藏日报;2004年
7 何晓兵;简单的意境[N];音乐周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张锦芳;斗室之中 享受田园意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铁耕;竹联意境难寻[N];中国商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董云平;用心领略高雅意境[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s
本文编号:305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0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