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整体小说观指导下的文本分析 ——读布鲁克斯与沃伦的《小说鉴赏》
发布时间:2022-07-19 13:10
本文主要阐释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对《小说鉴赏》一书中短篇小说的文本分析。作为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运用新批评理论方法与观点,对短篇小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立足于作品本身,立足于作品的结构,从作品中挖掘文学性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对当前小说赏析中那种大而无当的文化分析,也有纠弊之功。本文按照作者的体例安排,从小说的基本要素出发,分为理论概述、情节论、人物性格论、主题论、新小说论、《小说鉴赏》的启示与局限六个部分,在对各个部分的详解中对当前的小说鉴赏、小说批评以及文本分析提供值得借鉴的资料。全文除引言外,六部分内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深入阐述笔者对布鲁克斯与沃伦《小说鉴赏》的理论定位以及《小说鉴赏》的理论特色。笔者认为,《小说鉴赏》不是简单的文学欣赏,而是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研究方法,不同于文学史研究,不同于文学理论研究,立足文本,从作品的结构出发,从作品的构成要素出发,带给读者认识文学的另一种思路。《小说鉴赏》的理论特色在于其指导思想——有机整体观,这是布鲁克斯的理论观点,它由三方面构成:文学作品是一个有...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小说鉴赏》理论定位及理论特色
第一节 理论定位:文本分析
一 什么是文本分析
二 文本分析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有机整体观
一 亚里斯多德式有机整体观
二 黑格尔式有机整体观
三 坡式有机论
第二章 《小说鉴赏》的情节论
第一节 情节是动作的结构
一 情节是对动作富有意义地使用
二 情节是对动作的重新安排
三 情节中的事件具有逻辑关系
第二节 情节是行动中的人物
一 在矛盾冲突中考察人物性格
二 人物行为的动机与人物性格应一致
第三节 情节是主题的显现
一 围绕主题选择事件
二 结尾揭示主题
第三章 《小说鉴赏》的人物性格论
第一节 人物性格连贯统一
第二节 主题决定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段
第三节 人物行动与人物性格相一致
第四节 人物性格与人物语言相一致
第四章 《小说鉴赏》的主题论
第一节 同一的真实性与统一的真实性
第二节 生活逻辑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三节 细节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四节 作家风格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五章 《小说鉴赏》的新小说论
第一节 简介新小说
一 荒诞的碎片艺术或拼贴画
二 互文性或风格模仿
三 语言张狂与通俗化
第二节 新小说独特的有机整体性
一 观念统摄的有机整体
二 叙述视角统摄的有机整体
三 以意义探寻为支点的有机整体
第六章 《小说鉴赏》的启示与局限
第一节 《小说鉴赏》的启示
一 以文本为中心指向人生经验
二 运用悖论分析文本
三 运用其它方法分析文本
第二节 《小说鉴赏》的局限
一 忽视文学活动
二 纯客观的标准具有片面性
三 所选小说有其局限性
四 单一方法的文本分析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J]. 刘俐俐.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3)
[2]小说艺术魅力的敞亮——读《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J]. 朱斌. 中国图书评论. 2006(08)
[3]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 龙迪勇. 思想战线. 2005(06)
[4]从《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看欧·亨利创作风格的变异[J]. 楚萍. 湘南学院学报. 2005(01)
[5]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J]. 谢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西方小说叙事时间探源——兼与中国小说叙事时间比较[J]. 史惠风. 襄樊学院学报. 2004(06)
[7]西方小说的叙事结构[J]. 马晓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8]论通俗小说模式的叙事结构[J]. 陈卫华.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1)
[9]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 童庆炳. 文学评论. 2001(06)
[10]浅谈小说主题[J]. 陈洪涛.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03)
本文编号:3663475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小说鉴赏》理论定位及理论特色
第一节 理论定位:文本分析
一 什么是文本分析
二 文本分析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有机整体观
一 亚里斯多德式有机整体观
二 黑格尔式有机整体观
三 坡式有机论
第二章 《小说鉴赏》的情节论
第一节 情节是动作的结构
一 情节是对动作富有意义地使用
二 情节是对动作的重新安排
三 情节中的事件具有逻辑关系
第二节 情节是行动中的人物
一 在矛盾冲突中考察人物性格
二 人物行为的动机与人物性格应一致
第三节 情节是主题的显现
一 围绕主题选择事件
二 结尾揭示主题
第三章 《小说鉴赏》的人物性格论
第一节 人物性格连贯统一
第二节 主题决定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段
第三节 人物行动与人物性格相一致
第四节 人物性格与人物语言相一致
第四章 《小说鉴赏》的主题论
第一节 同一的真实性与统一的真实性
第二节 生活逻辑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三节 细节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四节 作家风格与主题的一致性
第五章 《小说鉴赏》的新小说论
第一节 简介新小说
一 荒诞的碎片艺术或拼贴画
二 互文性或风格模仿
三 语言张狂与通俗化
第二节 新小说独特的有机整体性
一 观念统摄的有机整体
二 叙述视角统摄的有机整体
三 以意义探寻为支点的有机整体
第六章 《小说鉴赏》的启示与局限
第一节 《小说鉴赏》的启示
一 以文本为中心指向人生经验
二 运用悖论分析文本
三 运用其它方法分析文本
第二节 《小说鉴赏》的局限
一 忽视文学活动
二 纯客观的标准具有片面性
三 所选小说有其局限性
四 单一方法的文本分析有失偏颇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J]. 刘俐俐.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3)
[2]小说艺术魅力的敞亮——读《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J]. 朱斌. 中国图书评论. 2006(08)
[3]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J]. 龙迪勇. 思想战线. 2005(06)
[4]从《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看欧·亨利创作风格的变异[J]. 楚萍. 湘南学院学报. 2005(01)
[5]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结构[J]. 谢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西方小说叙事时间探源——兼与中国小说叙事时间比较[J]. 史惠风. 襄樊学院学报. 2004(06)
[7]西方小说的叙事结构[J]. 马晓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8]论通俗小说模式的叙事结构[J]. 陈卫华.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1)
[9]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J]. 童庆炳. 文学评论. 2001(06)
[10]浅谈小说主题[J]. 陈洪涛.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1(03)
本文编号:366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6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