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理论”简析
发布时间:2025-01-04 06:18
斯坦利·费什是美国读者反应批评运动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从反对新批评的“感受谬见”说出发,开始了为读者反应争取权力的斗争。他激烈地反对从文本中寻找文学作品的意义,而将意义完全归于读者个人的阅读经验,并提出一种反应分析法用以取代新批评的文本分析法,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文学批评由文本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变,这在读者反应批评运动内部是一次重大的立场转变。为了在文本之外给个别读者反应提供一种制约机制,费什又提出了阐释共同体的概念。但是,阐释共同体在彻底颠覆了文本客观性的同时,自己却作为一种新的确定性出现。这种新的确定性再次破坏了读者个人地位,个别读者对意义的决定权为巨大的阐释共同体所取代,传统与惯例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也预示了历史主义和文化批评将重新“侵入”文学研究的范畴。相比于文学意义由文本到读者的转变,这一变化的意义显然更为重大。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一、“文学在读者”:由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
1、“意义即事件”:反“文本中心”的意义观
2、读者反应分析:描述阅读过程的批评方法
3、反应分析法与费什的批评实践
二、有学识的读者:理想的阅读观
三、同一性结构:作者权威的消解
1、费什的作者意图观
2、两种解释观之争:对费什意图观的反思
四、“阐释共同体”:由个体反应到群体阐释
1、阐释共同体:反应控制机制的转变
2、阐释共同体的本体地位
3、“阐释共同体”:读者理论的双刃剑
五、费什读者理论在批评史上的位置
1、“文学在读者”:费什对读者反应批评的贡献
2、意义的诱惑:费什与新批评的内在联系
3、阐释共同体与读者理论的自我超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23029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言
一、“文学在读者”:由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
1、“意义即事件”:反“文本中心”的意义观
2、读者反应分析:描述阅读过程的批评方法
3、反应分析法与费什的批评实践
二、有学识的读者:理想的阅读观
三、同一性结构:作者权威的消解
1、费什的作者意图观
2、两种解释观之争:对费什意图观的反思
四、“阐释共同体”:由个体反应到群体阐释
1、阐释共同体:反应控制机制的转变
2、阐释共同体的本体地位
3、“阐释共同体”:读者理论的双刃剑
五、费什读者理论在批评史上的位置
1、“文学在读者”:费什对读者反应批评的贡献
2、意义的诱惑:费什与新批评的内在联系
3、阐释共同体与读者理论的自我超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2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02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