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文体到文本:寓言观念的变迁及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7-07-07 01:21

  本文关键词:从文体到文本:寓言观念的变迁及当代形态


  更多相关文章: 寓言 黑格尔 本雅明 詹姆逊


【摘要】:寓言从古希腊发展至今,经历了多种形态。黑格尔、本雅明和詹姆逊分属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现代时期和后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他们对于寓言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对于寓言的理解,既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这源于他们不同的美学观、对隐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时代观念。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寓言 黑格尔 本雅明 詹姆逊
【分类号】:I106.7
【正文快照】: 一、寓言的词义辨析及特征1.寓言词源及词义辨析汉语中的寓言,最早出自于《庄子》一书,“寓言十九,藉外论之”[1](P775)。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指寄托作者想表达的道理的外在形式,即故事。寓言起初的含义是有所寄托的话,也就是作者把要表达的某些道理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汉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李大伟;;谢灵运的佛学因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追忆”概念及现代性的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姚爱斌;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现代阐释学视野中的《毛诗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桑火尧;;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7 胡祖信;《伤逝》中的涓生形象及意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李妍;;永不靠近——读《城堡》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李妍;;永不靠近——读《城堡》所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朱玉英;;浅析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他者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一婷;“他者”在歌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7 林金礼;行走与进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大康;张书端;;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J];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 张典;;本雅明的救赎历史观[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倪钢;;论W·本雅明的技术语境[J];浙江学刊;2010年05期

4 关飞;;《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5期

5 徐勇;王冰冰;;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段祥贵;;话语冒险:本雅明“解构”文艺思想论[J];小说评论;2012年S2期

7 王志耕;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J];河北学刊;1999年03期

8 马国明;;本雅明的《商场研究计划》[J];书城;2000年09期

9 郑乐平;;本雅明:一个精神“浪子”[J];书城;2000年09期

10 赵勇;在辩证法问题的背后——试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哲学分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孙斌;张艳芬;;从叙述的没落到电影的兴起:对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5 陈祥勤;;神性语言、柏拉图理念和历史的弥赛亚救赎——本雅明的历史哲学的神性基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展;本雅明的天使[N];中华读书报;2014年

2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3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4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谭小歌;抗拒机械[N];光明日报;2009年

6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陈鸿;他在莫斯科流露天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杨栗(书评人);“摄影”的野心[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4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朝辉;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D];青岛大学;2010年

2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范英豪;论本雅明的赎救美学[D];苏州大学;2002年

4 杜晓娟;论本雅明的文艺批评思想[D];新疆大学;2003年

5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7 姚云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瑞新;论本雅明艺术救赎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树娟;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探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亮亮;本雅明文艺生产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8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28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