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玛托夫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发布时间:2017-07-08 16:16
本文关键词:艾特玛托夫作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结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的认可。俄罗斯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深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文学是每个国家文化的镜子。我们可以从诸多俄罗斯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米·普里什文、谢·叶赛宁、瓦·拉斯普京创作中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 钦·艾特玛托夫既是苏联作家,又是吉尔吉斯斯坦一位散文作家、评论家和政论家。他的作品经常描述大自然,谈及人与自然、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艾特玛托夫笔下同样展现出“天人合一”观念以及人类破坏自然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该论文对“天人合一”思想与艾特玛托夫创作的具体联系进行了详细介绍。 论文研究目的在于,一方面,以艾特玛托夫作品为语料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另一方面,揭示艾特玛托夫的创作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并号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伴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现如今全球生态问题每况愈下,各国都在为保护自然尤其是动物而战。该论文题目对于和谐文化和生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语言材料为:艾特玛托夫的主要作品以及中国哲学和经典文化传统的基本原则。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法、类型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国内外智者、艾特玛托夫作品的诸多评论家和文学家的理论研究成果。 该论文的新意在于寻找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古代思想“天人合一”之间的共同之处。以往对艾特玛托夫的研究涉及其生平、创作特色、作品角色分析等方面,也有专家学者对其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思想进行了研究,但少有研究者分析其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问的影射关系。 论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构成。 绪论概述了论文研究主体的选择、研究内容的现实意义和科学创新价值,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及理论现实意义所在。 第一章《“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讲该思想的概念(1.1),其产生和发展过程(1.1.1),并对“自然”的概念(1.1.2)和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1.2)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钦·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古代智慧》对作家生平和创作经历进行简述(2.1),并对作家与中国古代智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2.2)。 论文第三章《天之人道》主要研究自然的人性,以钦·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崩塌的山岳(永恒的新娘)》为例,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自然能够知晓人类的感情(3.1);自然对人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3.2)。 第四章题为《人之天道》,从“人性”展开研究,其中包括人类的性格(4.1)、道德与人文主义(4.2)、人性与动物天性的关系(4.3)以及人际关系(4.4)。 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天人合一 钦·艾特玛托夫 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2.06
【目录】:
- 目录5-6
- 俄文摘要6-8
- 摘要8-10
- 正文10-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可济;;“天人合一”:东方基本思维模式的哲学表达——季羡林关于“天人合一”的《新解》与《再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崔荣华;试论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季羡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J];中国文化;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535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53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