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垮掉一代”
本文关键词: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垮掉一代”
【摘要】:本论文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考察了“垮掉一代”精神的发生与发展。 一方面,“垮掉一代”逃避工业文明与强权政治,,蔑视主流道德与价值观,既是“遁世的一代”,也是“鄙德的一代”。另一方面,“垮掉一代”精神并非虚无主义,它怀着基督教与东方宗教的济世与悲悯情怀,进行了艰苦而有意义的精神探索,既是“探索的一代”,又是“虔诚的一代”。 本论文认为,在酗酒、纵欲、迷恋爵士乐、参禅悟道的行为中,“垮掉一代”树立了以逆向文化、多元文化主义、宗教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性精神,开启了美国文化精神转型的大门,对美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垮掉一代 美国文学 多元文化 精神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垮掉一代”——遁世的一代10-28
- 第一节 逃避体制与权威10-19
- 一 “嚎叫”在西海岸13-17
- 二 精神流浪“在路上”17-19
- 第二节 逃避白人文化19-28
- 一 反对种族主义20-22
- 二 “垮掉一代”文化身份22-28
- 第二章 “垮掉一代”——鄙德的一代28-40
- 第一节 “垮掉一代”的嗜酒29-33
- 一 “垮掉一代”与美国禁酒运动29-31
- 二 “垮掉一代”的酒神精神31-33
- 第二节 “垮掉一代”的性解放33-40
- 一 性与美国文化精神33-35
- 二 性放纵与感性解放35-40
- 第三章 “垮掉一代”——探索的一代40-52
- 第一节 “垮掉一代”与美国虚无主义41-46
- 一 作为美国风格的虚无主义41-43
- 二 “垮掉一代”的精英意识43-46
- 第二节 “垮掉一代”的价值观探索46-52
- 一 “垮掉一代”与“美国梦”46-48
- 二 “垮掉一代”与美国爵士乐精神48-52
- 第四章 “垮掉一代”——虔诚的一代52-66
- 第一节 “垮掉一代”的基督教情怀53-56
- 一 “垮掉一代”的非理性信仰53-55
- 二 “垮掉一代”式的“疯狂”上帝55-56
- 第二节 “垮掉一代”的参禅拜佛56-66
- 一 超验主义与东方禅宗自然观57-60
- 二 “垮掉一代”的佛教思想60-66
- 余论:“垮掉一代”精神——美国文化精神转型开端66-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78
- 致谢78-80
- 附件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尚军;传统文化的嬗变与新文化精神的建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梁健惠;;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承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王桂兰;;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基于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考[J];领导科学;2013年26期
4 陈志;《八闽文化》评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5 李筑;李世宇;;文化散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陈春莲;;文化生态和我们的处境[J];粤海风;2011年05期
7 袁荣祥;;大力弘扬闽都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宋钢;文化的选择:虚无、激进与理性、平正[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9 田毅鹏;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10 毛海燕;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创新[J];学术交流;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诚;寿杨宾;;弘扬孔子“和文化”构建和谐文化[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2 张东玲;林跃忠;;唤醒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软实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郭淳彬;;文化多元发展视角下规划的作为与无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朱立文;刘淑玮;;浅谈晋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富有;;元上都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现实价值[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上)[C];2008年
6 翟鹏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那”文化区当代民族文化间性的建构[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来仪;;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重要的存在形式——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探讨[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纯;吕斌;;文化途径的内城再生规划——北京南锣鼓巷的案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杝W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虹 编译;约翰尼·庞:香港与纽约交汇促进文化多元性[N];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祯希;用平等心态看待文化差异[N];文汇报;2013年
3 ;创意时代的文化创新与软实力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如何理解文化创新与国家软实力[N];国际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潘剑瑾;老年文化呈现多元化需求[N];中国老年报;2010年
6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N];文汇报;2010年
7 心轩;以现代文化为引领 推进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徐诚 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主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寿杨宾 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副秘书长、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关于和文化的思考[N];各界导报;2010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赵国军;美国如何打造文化软实力[N];解放日报;2012年
10 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 江泽林;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N];陕西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季;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伟;大众文化到消费文化:“神话”向世俗化的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袁琼娥;云南爨文化的多元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先前;西安古都历史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李梅艳;教师对学生文化的认同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艳萍;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应力;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成就、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明明;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价值观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朱益峰;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解读[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张媛;从他者之镜看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1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5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