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意识流小说叙事的“空间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3:38

  本文关键词:意识流小说叙事的“空间形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研究 意识流 “空间形式” 情感形式 审美“现代性”


【摘要】:古语曰:“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空间”作为人文学科的一张面孔出现在“现代性”研究的语境中,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的转型。从康德提出的“先验感知形式”到构成小说文本研究论域的“空间形式”,空间在西方文学、美学的研究中进行着由隐而显,自内而外的角色嬗变,表征着人类情感形式与现代生存现状的喧哗与骚动。“意识流”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流派,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洞幽烛微的多层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以主观之眼窥人性之无常变幻,不但形成了以内心独白、自由想象和内心分析为主要特色的叙事风格,而且也开辟出叙事学领域内新型的时空结构,这正为“空间形式”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提供了隐性可能。基于此,本文内容大致如下: 绪论:以“现代性”为背景引出现代人生命情感图示的变化,一方面是“向内转”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对时间感知的错位形成了“空间感”和“空间体验”的加强。前者在形式上表现为意识流等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起,后者则在西方人文学科研究的转向之外影响了叙事学的论域,由此引入现代小说的新型“时空观”,对叙事学中“空间”问题作简要述评; 第一章:一方面,梳理意识流小说的发端与研究角度,在对时空关系的叙事形式革新中嵌入“空间形式”研究的可能性;一方面,基于“空间形式”概念的梳理,提取“空间形式”概念流变中不变的因素,形成以结构性隐喻为主,以同时性和并置为主要特点的内涵描述,并最终落脚于对文本阅读体验“时间凝滞而带来的瞬间即永恒”的隐喻; 第二章:运用细读的方法对经典意识流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在话语层、叙述层、故事层、接受层四个层面具体阐释其叙事结构所包含的“空间形式”的新型质素,试图阐释出抽象的“空间形式”如何落于文本层面并呈现出水乳交融的审美效果; 第三章:将“空间形式”概念放置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背景下,从“现代性”的反思体验和“陌生化”情感表现两个层面,深入联系美学理论中形式主义一脉的发展,探索“空间形式”在叙事学和美学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始终将“空间形式”与意识流小说置于20世纪审美“现代性”的背景下,将“空间形式”新质与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中对叙事结构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揭示“现代性”和“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来重新观照叙事中的“空间”质素,深入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凝滞时间所带来的审美新变——“空间形式”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空间研究 意识流 “空间形式” 情感形式 审美“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基于“现代性”的背景7-8
  • 二、意识流小说的兴起8-9
  • 三、叙事中的“空间”探索9-11
  • 第一章 相遇:文本的内倾与理论的隐喻11-21
  • 第一节 意识的“自我”与小说的“空间”11-15
  • 一、文本呈现的内向“自我”11-13
  • 二、叙事研究“空间”趋向13-15
  • 第二节 “空间形式”的隐喻性内涵15-21
  • 一、诗意性的隐喻(话语层)17-18
  • 二、“并置”与同时性(叙述层)18-19
  • 三、“反复参照”中的“主题”意蕴(故事层)19-21
  • 第二章 融合: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形式”21-47
  • 第一节 空间化的叙事语言21-25
  • 一、重复性言语的“回环表意”21-23
  • 二、无间断呓语的“空间回声”23-25
  • 第二节 空间化的叙事结构25-37
  • 一、意象点:作为传统空间的表意之象25-29
  • 二、情节面:空间蒙太奇的“同时性”图画29-31
  • 三、叙事体:立体化的审美空间31-37
  • 第三节 空间化的主题意蕴37-47
  • 一、时间主题的空间化37-41
  • 二、读者感知的隐喻化41-47
  • 第三章 深化:“有意味的形式”——“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47-54
  • 第一节 审美现代性:反思性的生存体验47-50
  • 第二节 情感形式:“陌生化”的时间表现50-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后记60-63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炎;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性叙事[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4期

2 覃敏;西方意识流小说及其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岩;;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局限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岩;田绪生;;探索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孙德圆;;意识流小说技巧研究——以《变形迹》分析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6 罗薇;;析中外意识流小说特点[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袁学敏;;对意识流的主体追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金红;;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综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刘宝岩;;意识流作品叙事真的杂乱无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宝岩;;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J];名作欣赏;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玉玲;;“误读”与影响的焦虑——英美意识流小说译介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殷人平;龚礼青;;论伍尔芙意识流小说理论中的反传统性[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林达洁;;打破常规 异物重组——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变异谈[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冲;“老顽童”的意识流[N];文学报;2013年

2 余扬;伊塔诺·斯维沃:探寻自我意识的源流[N];文学报;2008年

3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李金坤;梳理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脉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曾艳兵;意识流:西方·日本·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著名作家、天津作协副主席 赵玫 (天津);美利坚夜空中辉煌的星座[N];光明日报;2012年

6 李然;教我如何不想他[N];中国文物报;2012年

7 ;文学:虚构与真实[N];解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意识流小说中的回指风格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梁梁;涂鸦图形设计中的意识流倾向[D];广西艺术学院;2013年

3 王希;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欧洲意识流小说与其改编电影的综合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

4 田欢;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D];新疆大学;2003年

5 张利萍;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创作技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康琪;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文学与非文学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蜀云;开放和多元的世界——论福克纳的意识流艺术[D];浙江大学;2002年

8 陈静;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意识流文学翻译的连贯问题[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惠;从图式理论的角度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作品中的隐性连贯[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蒋艳;论象似性在意识流小说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61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661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